初唐峥嵘 第170节
第(2/3)节
里琢磨了下,补偿还有种方式……扬名。
但在经历了山东战事之后,自己真的不需要扬名了。
纠结了好一会儿,李善才下定决心,朝着桌上的那张纸努努下巴,“收起来。”
杜楚客有点诧异,那是他刚拿出来的那份玉壶春的酿造秘方。
“京兆杜氏,天下望族,在下不愿为敌,亦敬仰克明公,此后玉壶春便赠予杜氏。”
“这……”
“怀仁兄!”
“只需尔等答应一件事。”
杜楚客没有开口,而是看向了杜荷……这种事只有身为杜如晦之子的杜荷也有资格给出答案。
杜荷想了想,“怀仁兄请说,不过尚需问过家父。”
“不碍事。”李善一挥袖袍,“当日科举前两日,玉壶春酒肆被长安县衙封门,二郎也在场,当知何人递了名帖。”
杜荷立即回答道:“是太原祁县王仁佑。”
李善点点头,“不知京兆杜氏子弟可敢。”
杜荷眼珠子转了转,拍案而起,“早就看那厮不顺眼了,怀仁兄放心,必让他……”
“二郎,没必要血溅五步。”李善好心的劝道:“三五个月下不了床榻就行。”
哎,李善抱歉的很,其实这次事件中王仁佑只是起了个头,和他关系真不大……但谁让你起头呢,谁让我不愿意和杜如晦闹的太僵呢。
真是抱歉啊,希望你不会太惨。
第二百五十三章活该他倒霉
杜府。
面对弟弟和儿子的讲述,面对李善提出的条件,饶是杜如晦被赞为王佐之才,饶是杜如晦见多识广……也忍不住嘴角微微抽搐。
把太原王氏子弟,第一个挑事的王仁佑揍一顿?
“毕竟还是个未满二十岁的少年郎,又意气风发,年少气盛。”杜楚客啧啧道:“反正的确是王仁佑递了名帖去长安县衙,此事多有人知。”
杜荷补充道:“秦王府子弟大都知晓,而且王仁佑虽是递了自己名帖,但却是以长公主府的名义。”
杜楚客想了想,又说:“李怀仁倒是识趣的很,没收下那张酿酒秘方,只需和王仁佑做过一场,再以杜氏门客与李怀仁合作的名义……”
“住嘴!”杜如晦轻喝一声。
第一次在东山寺初遇,杜如晦也以为这是个i年少气盛的少年郎,但这种印象渐渐发生了偏移。
到李善遣派张文瓘急行赴京,合盘托出山东战事,擒杀刘黑闼,却不肯入秦王府后,杜如晦对李善的认知是,这是个心思极深,小心谨慎的年轻人。
提出这样古怪的条件……是因为他不愿意得罪我这个秦王心腹幕僚吗?
更别说还将价值千金的玉壶春酿酒秘方拱手献上。
这是示好?
还是刻意的疏离?
似乎都能说得通。
杜如晦反复在心里盘算,看似是件小事,却能显示出李善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父亲,反正秦王府子弟和王仁佑早有仇怨。”杜荷小心翼翼的说:“怀仁兄与其更是几度……”
看二哥没什么反应,杜楚客小声问侄儿,“李怀仁与王仁佑也早有仇怨?”
“嗯,前年王仁表被长公主驱逐出府,王仁表得怀仁兄馈赠才勉强容身……”
“噢噢噢,我听过这事,当年长公主两子夭折,欲以年幼的王仁佑过继……”
“原来如此,难怪王仁佑和王仁表……”
叔侄俩小声议论,杜如晦怔怔想了很久,最后才下了决定……用比较婉转的口吻。
杜楚客揣着那张酿酒秘方兴奋的出了门……杜淹还在等他的回复呢。
虽然杜楚客觉得,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杜淹都在这件事中吃了亏……但如果玉壶春归入杜门,这些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李善愿意配合。
毕竟,李善当年第一个买卖也被黄了……之后是和陇西李氏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