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初唐峥嵘 第167节

第(2/3)节
此而叹,“居即易矣。”

    白居易就是如此名声鹊起。

    说到底,这套路……和李善为玉壶春打广告基本一回事。

    而第二种渠道就是位于平康坊的教坊司……至少在长安,李善没发现平康坊之外还有青楼。

    事实上,唐朝的教坊司,还真和后世不同,基本上是卖艺不卖身,人家玩的是艺术。

    如果一首诗能在平康坊名声大噪,那必然能在长安,乃至关中名声大噪。

    这也是李善主动提出来平康坊的原因……退缩只会让人怀疑,肆意才能使人忌惮。

    但李善也没想到这么巧……哎,也是,青楼的老鸨,眼睛能不毒吗?记性能不好吗?

    更巧的是,当李善顶着无数道狐疑、羡慕、古怪的视线走进去的时候,不大的厅内只有两位青年斜卧侧听,帘幕后乐声响起,有女扬声唱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罢了罢了,自己当年装的比,那就得装到底,自己当年挖的坑……那也得跳啊。

    但还没等李善开口,斜卧在榻上的一个青年猛地坐起,笑着招呼道:“德谋兄,子构兄……”

    显然是世家子弟,两个青年和众人寒暄,相互见礼。

    王仁表低声介绍:“河东柳氏子弟,柳奭柳子邵,另一位是其族叔柳亨柳嘉礼,前者二姐为王仁佑之妻。”

    李善目光闪烁,玉壶春封门一事持续至今,虽然根源在于太子家令韦庆嗣,但最先递去帖子的却是王仁佑。

    这时候,李楷正介绍到李善,笑道:“这位与两位应是初识,但想必久闻其名……”

    话还没说完,柳奭仔细打量着李善,“李白?”

    肯定是当年也在场的……李善嘴角动了动,难道你每天都待在平康坊?

    小小年纪,不怕精尽人亡?

    更何况,老鸨记性那么好就算了,你为什么记性也那么好?

    “什么李白?”李义琰有些莫名其妙。

    “李太白啊!”柳奭回头看了眼,“三叔,那日你也在呢。”

    柳亨微微颔首,“三年前,君于此地一挥而就,名扬长安,坊间传唱不休。”

    卢承基眼睛一亮,“嘉礼兄说的是适才那首?”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亨笑道:“三年来,足下再未现身……”

    李善尴尬的看着李楷、李昭德、王仁表、房玄龄等人投来的幽怨眼神,“此事……此事……”

    房遗直摇头道:“记得去年,怀仁便言,不善诗赋。”

    “非也非也。”李楷面无表情的说:“怀仁乃言,略懂略懂。”

    周围响起一片低低的哄笑声,这个典故适才在承天门大街上已经是人尽皆知。

    王仁表忍笑对柳亨道:“此为李善李怀仁,进士科榜首,今日为其贺。”

    “李怀仁?”

    “李怀仁?!”

    柳亨和柳奭异口同声,眼睛都瞪圆了。

    王仁表突然想起,三年前听闻,王仁佑在平康坊被人抢了风头,当时柳家叔侄也在,不会就是李白……不,李善吧?

    众多世家子弟听柳亨解释其中缘由,都不禁啼笑皆非,卢承基长叹道:“怀仁言某为识途老马,实是过谦了!”

    “三年前便扬名平康坊,为何要假名虚托?”房遗直摇头道:“识途老马,当有新作,若不成,罚酒三杯!”

    “不错,房兄此言甚是!”

    众人坐定,李善苦笑道:“今日已有……”

    “那不是旧诗吗?”一位青年笑道:“即可成诗,一挥而就……不然,来来来,拿酒盏来!”

    李善摆手道:“若论捷才,何人能胜过思谊兄七叔……某吟诗非推敲不可。”

    这位青年是杨思谊,弘农杨氏子弟,其祖为弘农杨氏观王房的始祖杨雄,其父为杨雄嫡长子杨恭仁,爵封观国公,任凉州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