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节 婚事(4/5)
第(2/3)节
,只是不知跟她苟且之人是谁,顾着皇家的颜面,又不能大张旗鼓的去查,皇太子那边很苦恼。所以我想拜托十二娘在曹夫人面前委婉的提一下,把祸水引到贺兰敏之的身上。只要杨家或者皇太子派人去查贺兰敏之,那边的人证我已备好,就万事无忧了。”
听到最后,十二娘“噗哧”一笑,众人不解的看向她,她解释道:“这可真是巧了,我早上才跟嘉娘说起这个事,杨书谨跟贺兰敏月最要好,师傅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出的事,去问问贺兰敏月就知道了,嘉娘已经去跟师傅说了。”
无心之作还是有意为之?大家都用各色的眼神看着十二娘。
姚元崇没想到这样顺利,拱手谢过十二娘,王勃也松了口气。
七娘在旁听着,一言不发,心中微微有些紧张。
她想到十二娘之前跟她说的“个人自有缘法,谁知道以后会怎样呢”,感觉她好像一早就知道杨书谨的太子妃之位坐不稳。
他们又是怎么知道杨书谨跟贺兰敏之的事?如何收买了郎中?如何让皇太子知道的?
曹夫人曾对她说过,进宫的是她一个人,但任何事都不是她一个人的事,宫里宫外多少人和事要串在一起,才能把一件事做好。他们这件事里又串着多少人?
这些问题让七娘觉得很陌生,这样的十二娘也让她觉得陌生。可她也明白,这些事拿到宫中去,根本算不得什么。她静静的听着,接受着,学习着……
想着想着,七娘猛的向十二娘看去,她为什么要让自己知道这些事?这样的秘辛他们完全可以瞒着她,十二娘就不怕自己泄露出去?
十二娘是不是在告诉她,她们也是一体的?是可信任的?这份信任让七娘感动。
从沉香楼中出来,七娘紧紧的靠着十二娘,在她耳边说:“妹妹自从来长安之后,变的越发让我吃惊了。不过我以后进了宫,想到有你这样能干的妹妹在外面,我心里也放心多了,咱们姐妹要处处照应着才是。”
“那是自然。”十二娘很高兴,七娘看明白了她把她拉着的意图,她有这份领悟,进宫之后也不用她太担心。
自皇太子插手这件事之后,专派了一位家令,打着彻查流言替太子妃正名的名号,在杨府和贺兰府中彻查真相。贺兰敏之身边的一个侍女突然叛变,指证贺兰敏之逼淫侍女,烝于荣国夫人,奸污杨书谨,这一纸状纸递到了皇太子家令手中,吓的皇太子家令把状纸掉在了脚下,当即带着侍女和状纸回了皇太子东宫。
皇太子怒不可遏,带着状纸去找到皇后,具体说了些什么,谁也不知,只知隔日,那侍女就死在了宫里,皇太子也把派出去的人从杨家、贺兰家招了回来。
三月十日大朝之日,皇上下旨,以杨书谨突患恶疾之由,收回了册封皇太子妃的旨意,改封裴居道之女为太子妃。
又隔三日,上官仪在正月间弹劾贺兰敏之的奏折被皇上翻了出来,只说贺兰敏之当街斗殴之事,削减了韩国夫人的食邑三百户,命贺兰敏之赔付王勃五百贯医药费。而姚元崇打贺兰敏之的事,提都未提。
除此之外,再不提其他事情。
这个结果出来之后,十二娘不知是该高兴还是忧愁,王勃、姚元崇打架的事总算是了结了,两人都没吃亏,可贺兰敏之也没吃多大的亏,三百户食邑和五百贯对他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最吃亏的就是杨家,到手的太子妃之位眼看着没了,而且杨书谨名声扫地,杨家人再不在京城筵席上露面。
曹夫人也很伤心,杨书谨是她一手教出来的弟子,是皇后选中的太子妃,却因杨书谨自毁前程,毁了他们一盘好棋,最后只得退而求其次,选了个亲武系的左金吾将军裴居道之女为太子妃。
姚元崇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皇后能够下令处置贺兰敏之已经很不易,他也没指望能一次弄倒贺兰敏之。王勃得了医药费赔偿,也不好再说什么。
风波过后,高家迎来了最忙碌的时刻。
三月十六日是六娘的大喜之日,成亲头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