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宁北思路
第(2/3)节
月的时间,一直在下面跑。今天到自己的办公室来,肯定是有了什么想法要说。
况超群欠了欠身子。他确实是有备而来,为的是推销自己的施政方案。宁北的经济基础很强,自己要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话,很难很难。他一直在揣摩,在寻找一个能迅速见效的突破口。这种事情说来容易做时难。到宁北近两个月的时间,说是在调研,实际上他就是围绕这个题目找答案。
前天下午,张跃进给他打来电话。说是香港来了朋友,可以一起谈谈这个问题。在宁北与张跃进重逢之后,况超群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这个到处被人瞧不起的家伙。说实话,张跃进还是很卖命的。只可惜,他玩弄阴谋诡计倒是行家。真要谈到经济建设,更何况是对一个县的经济建设设计蓝图,那就真的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了。
对张跃进的朋友,况超群并不会寄予太大的期望。有道是蛇鼠一窝,就凭他这种被人四处喊打的德行,又能交得出什么样上档次的朋友。如果不是说到‘香港’二字,估计况超群连答理的兴趣都不会有一星半点。
在张跃进的家中,况超群见到了来自于香港的王政。“幸会,幸会。况先生真的是年青有为哦。我叫王政,来自于岛国。”对方一见面,就将双手平摊膝前,然后来了一个四十五度的弯腰鞠躬。
看到况超群有点诧异的样子,张跃进连忙介绍说:“王先生现在已经入了岛国国籍,成了三和株式会社驻港的常驻代表。”
王政加入外国国籍之后,这是第一次回乡探家。听说张跃进攀上了县长这棵大树,特意专程前来拜访。当年王政在广州的点拨,一直让张跃进铭记于心。就是那几句话,让张跃进夺得了兴办实业的先机。几家企业不仅是赚得钵满盂溢,企业自身的价值也翻了几番。
自从接受况县长的任务后,张跃进一直就在苦思冥想。想找到能迅速拉动全县财政收入上升的门路。他也知道,能贴上况超群,是自己唯一能够出人头地的途径。如果能在这件事上帮上况县长的忙,自己就算是彻底贴上了这条大船。
一听到这个当初的指路人来访,他当然是盛情款待。两个人呵呵了一会以后,说到赚钱的事当然都有劲头。“王老弟,你是聪明人,帮着出出主意看。看看有什么行业来钱快,投资小?”
张跃进在赚钱的问题上,还是很能虚心求教的。王政这次回家探亲,也是带着任务而来。他要为老板寻找新的化工生产基地,只是在许多地方都碰了壁。化工企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成了过街的老鼠,无处藏身。唯一的办法,就是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欠发达国家去生产。
宁可多花钱,也不能造成本国的环境污染,这是人家的国策。我们的官员只要能有政绩,根本不管是否贻害子孙的事。就拿矿藏来说吧,人家明明有许多的储藏量,却不准开采,说是要保护资源。
而我们哩,资源本来就不多,却还是拼命地在挖掘。既枯竭了本来就不多的资源,还又污染了环境,只是肥了一些官员和黑心肠的老板。这些人发了财,还又拼命地往国外跑,带着巨款到人家国度里去享受。苦来苦去,苦的还是最基层的老百姓。
当然,事情也不绝对。毕竟改革也有了好多年,不少发达地区交足学费以后,逐步意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原有的化工企业都在驱赶,何谈再开放新的污染渠道。
王政的努力,也就如同一拳打在了空气上,毫无着力之处。这次回到家乡,也是带着试一试的想法来找张跃进。看看能否找到门路,在家乡创办一家大型化工厂。
没想到正巧碰到了点子上。他听到况超群与张跃进的关系,再一听到他急于见效的工作思路,更是喜出望外。为了确保这个交易不至于落到空处,王政提出了见一见况超群的要求。对于张跃进来说,这个要求是正中下怀。即使对方不提这个要求,他也有这个想法。
让况超群见一见王政,既在县长面前展现了自己的价值,也在王政面前显露了自己的档次。由于双方各有所求,这一番交谈,当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