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节
第(2/4)节
到江口,披甲迎接了萧君泽——他早就被萧宝卷猜忌,担惊受怕许久,如今临海王过来,他这个年纪,也终于能安心了。
于是在大军过来之时,果断改旗易帜,只乘小舟,亲自前去觐见临海王。
至此,大军顺长江而下,离南京只有八百里。
从萧衍自江陵举事,他们以一万甲士起家,不到半月,居然已经有甲士十万,军马万余,沿途所至之处,郡县无不望风而降——这也是南朝内乱的基操,上位者们一般也不会与这些墙头草们为难。
萧宝卷和南朝上下都没有想到居然会是这个情况,一时间,南朝上下有点关系的朝臣们,都悄悄与萧衍、陈显达、崔慧景等人暗通曲款,试图顺滑地转到下一个朝廷去。
不只是朝廷的人如此行事,很多人也已经品味出来,这临海王实在是厉害,能不声不响收服朝廷最有名的三位大将,且还不知有多少人为他潜伏在朝中,此时不去投奔,那可就赶不上发达了!
于是,上庸太守韦睿亲自率领郡兵两千,星夜兼程,加入了萧君泽大部队,华山太守、梁州、南秦州等刺史也都闻到不对的味道,纷纷带兵前去投奔。
理由都是现成的,临海啊,高祖的曾孙、武帝的亲孙,王国正统,能收服诸将,怎么看都比那个随机点名来杀的萧宝卷靠谱!
萧宝卷顿时慌了,急令左兴盛带兵前去平叛。
但这次,坚固的长江天险,遇到了北魏绝密的武器,配重投石机,几乎没上几炮,守军无心抵抗,纷纷出城投降——萧君泽这才发现,他那祖爷爷和爷爷十多年的治理,对南朝百姓来说,似乎已经是十二分怀念的日子了。
他们早已不堪忍受萧宝卷带来的精神内耗,就等着天降正义呢。
更重要的是,各地宗室诸王,都支持了萧昭泽——萧鸾和萧宝卷杀起宗室太狠了,他们也需要安全保障。
萧宝卷这才发现事情大条了,急忙大赦天下,还释放囚徒组成大军,想要抵挡。
但这时,东边又有消息传来,大将军王敬则率领一万甲兵渡过了钱塘江,打出了支应临海王的大旗帜,驻守松江的张环本来是当年明帝萧鸾防备王敬则的主将,但在这时关键当口,他表示自己知天命顺天意,愿意弃暗投明,直接入了王将军麾下。
而百姓们知道是拥护武帝高祖的亲孙后,受不了萧宝卷的他们也纷纷拿着竹竿锄头前来投奔,追随的人很快就达到了十万人之多。
如此,建康城瞬间陷入了四面八方包围之中。
而此时,离萧君泽起兵,还不到一个月……
局势变动之快,累死了北朝数百匹健马,北朝为之大哗。
元宏怒不可遏:“这萧昭泽是从哪冒出来的,朕才刚刚调兵,他怎么就已经要打入建康城了?”
那分明是他要进入的地方!
第130章盛大登场
萧君泽的大军一路前行,一直到了建康城外的新林,在秦淮河岸驻扎,准备攻城。
这时,萧宝卷终于有了一位将领带兵马前来救驾——宁朔将军、青、冀二州刺史王珍国,由他带着最后的补充满员的禁军,一共十万兵马,在秦淮河对岸严阵以待。
萧君泽手边三位大将,萧衍、陈显达、崔慧景们并不是太和谐,萧君泽大大方方地表示:“本王并不懂得治军,三位爱卿可各领一门,谁先攻破都城,便居首功。”
此话一出,萧、陈、崔三人皆尽侧目,纷纷欲言又止,但在萧君泽似笑非笑表情里,把一肚子想要说的话都吞了下去。
他们三个都是在萧君泽手里吃过大亏的人,两个被他俘虏过,一个被他压得抬不起头,这样的战绩,放在南北两朝,都相当炸裂,你说你不懂军事,那不是睁着眼说瞎话么?
不过主上都这么说了,三位大将军也不客气,各自挑选了一个喜欢的城门,便开始攻城。
这三方兵马中,萧衍有四万人,崔慧景有六万,陈显达三万,而东边还有老将军王敬则正
第(2/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