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8节

第(2/3)节
蚨唤了车驾,去了伊闋石窟寺。

    ……

    洛阳城南,洛河经过两山时,切割出一片峡谷,宛如两道大门,石窟便修在河谷的两山之间。

    如今,洛阳石窟的卢舍那大佛还未开凿,两山之间,被伐光了灌木,露出黄色岩石的崖壁,壁上都是大大小小的洞窟,远远看去,像是被挖开的白蚁巢穴,能让人生出密恐来。

    佛像的雕琢,是需要能工巧匠,而那么普通的奴工,要做的事情,就是伐木搭架,用铁钎敲下岩壁,开出洞窟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力气活。

    萧君泽拿的是皇帝陛下的诏令,但让他惊讶的是,这里的奴工太多,多到他一次根本带不走,更麻烦的是,这些奴工并不是一家人的,他们都属于各自的供养人。

    这些供养人个个都位高权重,纵然有皇帝的手令,能起的效果也非常有限——工头们一口咬定这些人不是奴仆,他们是家里劳力,自愿来修,你不能让他们走。

    而绝大部分奴工,也不愿意与萧君泽离开,因为他们多是一生都在主家生活下,不愿意离开固有的生活,去追求自由,而且他们的家人都在主家,不是说走就能走的。

    甚至于,一提起让他们与自己离开,这些人的目光都充盈着恐惧,仿佛是要去赴死。

    面对这种情,萧君泽只能换了个办法,他让这里的工头,把所有奴仆都带来,表示是要招工去河阴镇,可落户籍。

    可落户籍这话,终于让他们不那么畏惧了。

    在一片沉默之后,过了许久,终于有不少从河阴镇抓来的奴工主动站了出来。

    然后人数便渐渐增加,还有一些因为失地,被强行抓来、没有主家的奴工也愿意跟着萧君泽回去。

    当然,大部分人,还是无动于衷,他们不知道错失了什么机会,但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的人,并没有去改变生活的勇气。

    于是,来这一趟,萧君泽一共带走了约莫五百余劳工。

    回去路上,萧君泽轻叹了一口气。

    这就是生产力不到时,改变生产关系,就是妄想啊。

    人穷志短,马首毛长。

    这些人,根本没有机会和成本去试错,他们的家庭、屋宅、吃喝,都是依附在世族门阀之上。这样的生活压迫下,又哪里来的动力,去改变呢?

    在这种情况下,他光凭借一张嘴,是不可能说动大字不识,一生没有离开过主家的奴仆。

    只有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有离开主家胆量时,才能谋划更多的事情。

    ……

    将奴工们带回河阴耗费了一天的时间,阿瑰顺利找回了叔叔,几个孤儿,也找到了一个亲人。

    萧君泽没有去看,而是直接回了洛阳。

    他拿出纸笔,开始梳理自己的计划。

    来北魏之后,他已经成功扎根,那一点工业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扩张。

    但是,相比于整个国家,它还差得很远。

    如果他将盐利交出去,运河修筑与工坊扩大,都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那么,要加快速度么?

    萧君泽微微摇头,在运河这种大基建加持下,他的扩张速度已经很快了,想要更快,工人和设备都跟不上,没有意义。

    所以,只能奠稳基础。

    有些理论,还不能出来,因为根本没有生长传播的土壤。

    也不急,他才十二岁,还有足够的时间,来改变这个世界——不过,一些准备还是要有的。

    萧君泽回想起那个想当他家奴的少年。

    至少,在他治下,可以给那些孩子更多的机会。

    萧君泽指尖轻点,有了几分计较。

    -

    河阴镇上。

    阿瑰有些惊讶地捧着一套衣服。

    他的叔叔脸上多了一条鞭痕,笑道:“这是工装,坊里说,今年大家都辛苦了,各自给一块布,让过个好年,我便让人给你缝了一套。”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