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之五十六 吕宋阱

第(2/4)节
海战船只则被收藏在马尼拉湾其它的几个天然港湾里。

    马尼拉湾是大明的地盘,胡宗宪是主,索萨是客,所谓客随主便,胡宗宪这种关上大门在后院种地的“战略”看起来笨得离谱,但索萨偏偏就奈何不了他!索萨想邀胡宗宪到海上决战,可胡宗宪不干——尽管他手里其实有一支不弱的海军。

    “番夷要马尼拉湾,那我就给他。”

    将近两万五千人的舰队在马尼拉湾驰骋纵横,看起来威风八面,但只有当事人才知道其中的苦处——他们是威风,可是他们没有根!在马尼拉湾沿岸,他们找不到足够的补给,清水还可以解决,但粮食却必须依赖遥远的婆罗甚至新加坡。

    还在婆罗时,索萨为自己能够率领人数这么多的军队而洋洋得意,现在一涉及到补给问题,他就恨不得他的部下只剩下几千人,让那两万多外围部队全部去死!

    就这么在马尼拉湾游弋了七八天,还是没找到中国人的船队,这时索萨受不了了,他派遣部队试图登岸,土垒上面的中国军人望见,高兴得狂欢大笑:“哈哈!番鬼来送死了!”

    “忍住啊,忍住!”百户叮嘱他的手下:“让他们再上来多一点啊!哎哟,这手都痒痒了多久了!”

    葡萄牙人利用小船登岸,列了五个百人队列,等到他们要把火炮也运上来时,负责守卫这道土垒的指挥使下令了:“开炮!”

    这道土垒圈住多少土地,土垒后面在什么地方安放火炮,那都是经过精心计算的,就是要刚刚好能打到上岸的部队!

    “轰隆隆——”

    血肉模糊,有如遍地开花。散架的大炮,被丢弃的鸟铳,就像一堆垃圾一样委顿在海滩上,也有一些冒险冲近了的步兵,他们躲过了大炮的轰炸,却躲不开第二轮的火枪扫射,最后几个幸运儿中的幸运儿,非常有幸地跑到土垒底下,然后他们就发现自己其实是最不幸的——城头的大明官兵正拿着倭刀,笑嘻嘻地等着他们呢。

    爬上去,被倭刀砍死,跑回去,被鸟铳射死,或者侥幸跑到沙滩,但却要被大炮轰死。

    怎么死是一个难以取决的问题,而肯定得死则不是一个问题!

    索萨的第一次试探性攻击就这么有如阳痿般结束了,事后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很愚蠢,然后他就修改了战术,要从这道土垒之外的地方登陆。

    但事后证明,只要是涉及“陆”字,欧洲人就不该来和中国人较劲。这时大明迁徙到吕宋岛上的移民已有将近二十万人,加上已经归附的本地土著,人口已达四十多万,詹毅在吕宋实行的是改良过的保甲制度,胡宗宪除了能调动正规军之外,在战时可以调动几万人投入后勤和战斗辅助——中国型政治体制对民力进行强制性调动的能力,以及进行强制性调动所费成本之小,都非欧洲型政治体制所能想象。

    在索萨到来之前,胡宗宪就已经发动民兵与土著,沿着马尼拉湾设立了两百四十五个瞭望点,每个瞭望点设置了二十到五十名瞭望手和守卫民兵,此外还有约三千人作为信息传递队伍。索萨在满剌加费尽了力气,才拉起一支不到一万人的队伍,而胡宗宪一声令下,就能发动上万人来作为他的耳目。无论索萨想从哪里登陆,都难以逃过这个人海监视网络。

    索萨第二次的尝试性攻击,是派遣一支约两千人的步兵从离哲河三十里的地方登陆,可他们才上岸就被发现了。

    这里离哲河已近,有一个因“坚壁清海”战略而废弃的村子,葡萄牙步兵在这里找到了一些清水和一点开始腐烂的食物,然后向东北挺进。

    这座村子和哲河港城之间有一条泥沙铺成的马路——在这个时代的南洋,这算是很不错的基础设施了,马路的两边都还是丛林,而丛林里头又有由本地人踩出来的小路。人生地不熟的葡萄牙人到了这里,走小路是不敢的,他们能走的只有那条马路。而且为了防范袭击,他们前进的速度也很慢。

    这群步兵都不是瞎子,但他们组成的这支军队却像一支盲军队,而拥有人海监视网络的胡宗宪
第(2/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