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19章

第(1/2)节
    人尽皆知了——否则也就不会有背水一战这个成语流传。

    那这样看来:“唯一能确定的,应当不是一个蠢人,或许还有聪明才智。”

    得到确定,李斯回身,向上首的嬴政建言:“臣建言,或可令武宁候李左车,领兵前往代郡、上谷与渔阳郡一带,防御东胡。”

    李斯自然不是仅凭周邈一句断言,便举荐李左车。

    事实上,李左车作为李牧之孙,被作为赵国后裔赐封为武宁候,居于咸阳。大秦君臣从其平日言行,已对他有所了解。

    ——毫无疑问,居于咸阳的六国后裔是被监视着的。

    李斯需要确定的是,李左车在历史上是否正面。

    万一他们看走眼,其实李左车是个大愚若智的蠢人,或是大凶大恶的恶人呢?

    “天下皆知,故赵亏欠武安君李牧,李左车作为李牧之孙,对故赵只有仇恨,而无追思怀念,因此李左车可信。”

    两三年的观察(监视),也已证明了这一点。

    与张良追念故国不同,李左车是闻故赵便嗤鼻愤恨。

    “李左车承李牧遗泽,在代地一带,更易令军民同心,组织防御东胡。”

    至于担心李左车一呼百应,在赵地反了大秦?

    若真无那点自信与心胸,但凡有疑便弃之,那这天下也无几人可用了。

    毕竟李斯都是楚地人,硬要捏造疑点,那他也不可重用了。

    而且以如今的大秦,驰道畅通八方,军队数日可达郡县。

    天下黔首皆信仰、爱戴仙使,天下士人因科举尽数归心大秦。

    若还叫李左车拥兵自立,反了咸阳,那大秦真就是气数已尽。

    他们也别在这儿费劲巴力地拯救大秦了,直接坐等灭亡吧!

    殿中君臣对此已有共识,李斯甚至都不曾赘述。

    萧何最初虽为秦吏,却生活在楚地。

    更知另一层深意:“大秦封侯于六国后裔,大力安抚了六国遗民。然若开始重用六国后裔,想来六国故地之人也能彻底放心了。”

    “六国后裔中,文已有智武侯张良,武再加一个李左车又何妨?”

    李左车又不同于张良,他是领兵的武将。

    始皇帝都敢叫六国后裔领兵镇守故地了,对六国遗民哪还有区别对待!

    如此,天下才算彻底熔炼成一块铁板。

    天下皆是大秦黔首,再无六国遗民之分。

    萧何:“亦能令天下之人,知始皇帝陛下胸襟博大,知人善用。”

    周邈跟着一想,还真是!

    而且如今的大秦,不比三年前,可说江山已经稳固。

    现在的大秦,有了重用六国后裔的底气!

    何况这人是李左车,不是项梁。

    项梁不能放回楚地,但李左车可以放回赵地!

    李左车别说反秦复赵,就是赵国还在,说不定都得叛赵投秦。

    “二位议是。”嬴政显然也认同。

    “午后再宣武宁候觐见,届时令其领兵三万,前往代郡、上谷郡一带,防御东胡。”

    蒙恬领兵十万却匈奴,李左车领兵三万御东胡,是否不公?

    一则是蒙恬要进军草原,拉开防线,而李左车主要是御守代地。

    二则也是考察其才干,是否能发动当地黔首,使军民一心御敌。

    若能,那便可以放心任用了。

    若不能,还出些纰漏,那便是才干不足,也好尽早撤换。

    “陛下英明!”

    李左车之事就此定下,暂且放置一边。

    接着当重回修建长城的主题。

    但嬴政见周邈疲惫神态,只道:“归来日期比预计早上两日,时间大有富余,今日便先回去歇息吧。”

    “明日朝议散后,再商议部署新任务也来得及。”

    “那行!容我先歇上一天!”

   
第(1/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