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271节
第(2/3)节
达了对他的失望。否则为什么以前不搞,要在这一次搞?
毛语文走后,
这七八名商人开始向梅可甲道谢,只要锦衣卫那边除了他们的名,那么这次度过这次风波还是没有问题的。
说到底还是要有路子,搭上了梅可甲这根线,就能保命。剩下的嘛……大概也在到处找路子。
但其实还有关键一点,
他们几个要补钱,补一万两是补,五万两也是补,此时却没有一个数字下来,这叫他们怎么定?
“梅掌柜,到今年底,一共还短多少银子?您给说个数,这样我们几个人也想回去凑凑。”
梅可甲摩挲着瓷色的精美杯子,“我本是陕西人,这你们都知道的。当年我从陕西去京师,身怀数百万两之巨,说句犯上的话,当时的太子殿下都没有我有钱。但是殿下也就是现在的圣上,于我的私财分文未动。即便到今日,也是如此。”
“你们经常问我,怎样才能够得着上面。有些话我不好说,但其实意思很简单。陛下……并非杭州一些腐儒口中的固执之君,而是性情中人。”
“那……”其中一个掌柜一合计,“那不如我们几家一家十万两,凑起来也有个八十万两呢。”
梅可甲摇头,“毛副使若在这里,你们唬唬他还可以。我们之间应就不必了吧?各位的实力,当我不清楚?”
“那就十五万两!”
“二十万两吧。”梅可甲一口定了,“不是我说各位,十万两有什么好花的?花出去引不起陛下的吃惊,花得平淡如水就是纯粹的白花。要花就要花到位。再说二十万两你们几个是哪个拿不出来,还是两三年内挣不出来?”
格局,说到底就是格局。
“二十万两……我得凑凑。”有个很瘦脸很长的人说道。
“是啊,我们都得凑凑。”
梅可甲眼含笑意,“该凑凑你们的。各位也放心,等到将来时机合适,我会像陛下奏明你们对朝廷的孝心。”
什么凑凑,
大家都是生意人,说凑凑,就是说我可以拿出这笔钱,这是生意人惯常手法。
第三百零七章心!
现如今能找到梅可甲的路子,那都是有本事、有能耐的人。多少人求门无路,想花这二十万两破灾银都找不到地方。
十一月十八日,浙闽总督王鏊来到浙江。
浙闽之地山路难走,而且前阵子一直下雨,虽然王鏊是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安排好手头事务启程,到来得还是稍晚了些。
此时的浙江已经快要尘埃落定。
而他之所以去浙江,还有一个原因,便是王守仁剿匪大获成功,福建不用他操心了。
当日,王守仁先是在于子初的支持下挑选精壮之兵,随后在抓住细作的同时也利用细作,第二日便押上被抓住的细作寻着山路去端了高盖山一窝山匪的老巢。
初战告捷之后,王守仁深知信息的重要性,所以他更加依赖军中土人,利用他们对这里的熟悉程度来进行作战。
山匪的战斗力不强,组织程度也不高,指挥更加混乱,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只会打顺风局,不会打逆风局,基本上官军找到他们,引起他们一点混乱,就能击而破之。
不过倒也有特别的。
便是泉州府佛豹山中有一伙二十年都没有荡平的山匪,据说人多势众,有两千多人,而且土匪之间也讲究义气,因为他们派头最大,自号老大,过去小的土匪被围剿时,也受过这伙人恩惠,于是乎竟有一种‘武林盟主’之势,反过来那些周边的小山匪也会帮助佛豹山,倒是有了些协同作战的味道。
所以剿这伙匪,也就变得越来越难。
过去官军也有进剿的记录,不过每次剿匪不是扑空就是在半道儿上被埋伏。
现在问题摆到了王守仁的面前。
对他来说更加棘手的是,之前三战三胜端了几个匪窝已经让佛豹山的山匪警惕起来。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