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247节
第(2/4)节
“朕来下旨,关于詹秀山案,朝廷务必要给出一个明明白白的说法。前后因果,也务必查清查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至于查到的人,上至亲王,下至小民,一律按大明律处置,谁也不得偏私。你以为可称公允?可对不起那几个亡灵?”
章懋说不出话来,而且皇帝很给他面子,“陛下此举可称圣明!陛下贤明之君,必将护佑我大明万里江山!”
“好,大司寇。”
“臣在。”
“朕知你一向为公,便是今日也没有半点私心,你的脾性也不独朕了解,在此的官员人人都拿你的脾气没办法。不过为显公正,詹秀山一案便不由刑部办理,你可有话说?”
“臣没有话说,陛下这个嫌避得好。”
章懋还补充,“臣也赞同陛下之语!”
“好。要避嫌的不止刑部,还有锦衣卫。牟指挥?”
牟斌心领神会,“锦衣卫以陛下圣旨为尊!”
不过谁都不用,这还有谁能查案?
朱厚照也不卖关子,“近日省级官员入京,朕听闻有一个叫赵慎的,说是善于缉捕,此人名声不显,于京中各方几乎都没有牵扯关联,就让他查办此案吧。”
这是各方都不太愿意,但也不好反驳的一个人。相当于各退一步。而且又有皇帝金口加持,自然没什么问题。
之后圣旨既出,赵慎加刑部侍郎衔,从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抽调人员专查此案。查案结果不经三司,而直送内阁和司礼监。
这种只加衔不任职的方式,就是给他个品级,不然没有这个正三品的官位,许多衙门他都进不去。
对于赵慎来说,这也是个考验,真的做好了,刑部侍郎对他而言也就不是可望而不可及。
如果胆子大一点、想象力也再大一点,就去算算闵珪的年纪,他出生于宣德五年,今年都已经七十六了!
宣德啊,宣德之后的年号是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皇帝都换了好几茬了!
哪怕他就是能活,但身体日衰之下,也干不了几年了。
可赵慎正值中年,干得又是他擅长的工作。只要在皇帝面前表现的好,一个刑部尚书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那是什么概念?一个条子递到宫里就能见到皇帝的,大明千千万万的官员有几个能做到的。
所以赵慎本人接到这个旨意的时候,人也有些发懵。
他自己觉得或许会是个稍微不重要的岗位,毕竟他确实没有背景。他自己的计划更是相对保守,就是留在京师之后实心办事,三年不行就不五年,总归能在皇帝面前表现一番的,没想到机会和挑战来得这么快,而且直接给他加刑部侍郎衔!
而这个时候,朱厚照又已经在宫里亭苑之中召见严嵩了。
“詹秀山案引发了轩然大波,前前后后你都是看到的。赵惠兴刚来,他背景干净,所以各方争斗之下才让他挤了进来。然而话说回来,干干净净在京师很容易寸步难行,你是他的后辈,但你其实能帮到他。”
“另外,朕也不觉得毛语文会无故抓捕詹秀山,这里头是有蹊跷的。这句话你原原本本的告诉他。其他的朕不管,查出什么人,朕都不怪他。”
严嵩有些惊诧于皇帝的话,什么叫查出什么人都不怪他?这不就是变相鼓励赵慎将此事闹得越大越好吗?否则莫名其妙开这个大口子干嘛?
皇帝可是金口啊,这种略显‘不负责任’的话,肯定是别有用心才讲出来,不然如何配得上‘明君’之名。
现如今谁不知晓这位皇帝的能耐,所以严嵩是不会去怀疑明君二字的。
“微臣明白,不管是前因还是后果,陛下就是要八个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是,你还是聪明的。”
“也是陛下调教的好。”
……
……
赵慎租住的院落里。又是他和严嵩两人。
皇帝的话,严嵩已经传
第(2/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