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大明嫡长子 第244节

第(3/4)节
量却比之太祖初年少了至少三百万顷;马政破坏不堪,西北三十六处苑马场经大力恢复也不过只余七处……”

    “大明若不中兴,则北虏必定逐鹿中原,朕的子孙大概是没什么活路,你们的子孙呢?想必也不会有什么好日子过!各位爱卿,朕今日这些话,是对你们讲,也是对天下人讲。朕决意励精图治,恢复国朝初年的盛景,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朕这一生就是为此而活的,为了这个目标,朕愿意冒险、愿意受累,谁想阻挠的,可以,将朕撵下这个皇位,叫朕称他为君即可!一句话,在这一点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太仆寺卿王禀虽然是京里的官员,但也几乎没怎么听过皇帝有这番坚决的发言。

    这是帝王的意志。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天子志向又会有怎样的动静出来?

    “臣湖广巡抚罗睿愿为陛下驱策!终此一生,为我大明中兴、为实现陛下志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是个五十多岁胖嘟嘟的男人。

    他这话一讲,其他人也反应过来,奶奶的,给他抢了个先。

    于是也立马纷纷高呼:“愿为陛下驱策!”

    朱厚照嘴角弯了起来,“你们都是读史书的人,在任时要有对历史的责任感,朕不想哪一天查到你们也涉及什么大案,到那个时候被钉在耻辱柱上,可不要说朕不教而诛。”

    “臣等不敢!”

    “朕也希望你们是真不敢。”说完之后,朱厚照向刘瑾使眼色。

    刘瑾低头说:“刑部闵尚书已经到了。”

    这是这次培训的流程安排。

    总体方向当然是皇帝来说,不过具体内容,朱厚照安排了几名朝官来上。也可以说,他第一步是提振士气,后面就是闵珪来讲,基本上就是用各种犯错误暴露被抓的官员来起到警示作用。也可以说叫廉政作风建设……

    之后礼部尚书林瀚会来讲思想、户部侍郎顾佐会来讲经济、吏部尚书王鏊会来讲政绩观和经世致用之说,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这其中很多内容非常的丰富,就像顾佐,他一个人大概就会讲三天,包括成立少府的目的、朝廷用工的好处、粮价平稳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国库收入与支出、大明财政的严峻形势等等。

    此次培训的时间也会长达半个月,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让这些人了解国家的整体状况。

    这种科普,有助于他们理解皇帝所颁布的各种政策,并在实际行动中选择支持,否则很多人都是盲人摸象,只要有什么人说了开海的不好,便立马跟随着一起说,一点儿不会从国家层面来考虑这个问题。

    用现代政治术语表述,就是我们的干部要有国际视野和大局观。

    为了能让他们有足够的积极性,这才将赵慎的决定给提前透露出去。

    回到宫里之后,王鏊和杨廷和递了条子进来,

    朱厚照本来就正在考虑赵慎要如何任用,见到杨廷和便问道:“介夫,撤销南赣巡抚的议奏是你所提,正好你们今日都在,说说看。赵慎调往何处合适?”

    杨廷和到了京师参与朝政之后,很快便显现出他头脑清楚,条理清晰的特点,再加上主要的重臣之中,他最为年轻,精力最旺盛,所以越来越受到倚重。

    “启奏陛下。赵中丞巡抚南赣四年,执掌一方稳住大局不是问题,统兵剿匪、缉捕盗贼可见其能力出众,绝非庸臣。但赵中丞自成化二十三年及第后,一直在地方任职,从未到过京师。陛下若欲大用此人,微臣以为……是不是让其在陛下身边熏陶几年?”

    朱厚照略微点头,杨廷和的话有道理。

    有些官员大局观强,知道忠心、知道国策,但不一定有执行力,有些官员摸爬滚打这么些年实际政务经验丰富,但有时候朝廷和皇帝真正的用意他们又摸不准。

    能将两者做到统一的,不多,做的最好的,是杨一清。但杨一清这个有些运气成分,便是皇帝的边疆之策和他自己的意见正好统一。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