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229节
第(3/3)节
可。”
喔……梅可甲听明白了,这是要他在皇帝面前美言啊。
“在下人微言轻,到时还望中丞勿怪。”
王琼见他答应了,心中欣喜,他这一句话,比得上一百句。因为他在浙江,他的话……皇帝最容易信。
于是笑眯眯的讲:“说什么勿怪……你我之间尽力而为、相互理解就好。”
第二百六十三章王阳明
梅可甲在城外回望了一下杭州,从弘治十一年到这里,八年时间眨眼而过。
这些年他亲近浙江各种官员、培植自己的力量、把生意做到海外,说起来光是给他卖命的人早就上了千,但他自己也一样是卖命的。
家人都在京师,浙江还总有一个紫禁城里那位最亲信的太监。
其实这种日子过多了会觉得没有奔头、没有意义。
“梅老爷是杭州城里有数的富家人,这一路回京,却是连个像样的马车都舍不得买?”
说话的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豆蔻年华,穿着鹅黄色的裙子,一双小嘴儿弯得极为好看,几缕柔软的细发梳在额前,大大的眼睛睁着,倒是有几分灵动。
至于她说的梅可甲的马车,确实寒酸了些,掉了漆不说,里头坐的地方都磨得发黑,一点儿也不气派。
“卖油的娘子水梳头、卖肉的儿郎啃骨头。我挣的那些银子,没几个子儿是自己的。”
“总不能一点儿也不给老爷留吧?”
“当然会留一点。但自那人而下,谁不想见者有份呢?”
“若是觉得累,也可以不必做了。”
“……好。”
梅可甲离开了杭州,
杨一清也在差不多的时候离开了京师,杨尚义、周尚文、张永等也都跟着一并走了。
不过周尚文手下的那几个兄弟,于子初、谭闻义、常大成被留下下来,他们已接上谕分别前往浙江、福建和江西,担任都指挥使一职。
至于他们各自带的几个兄弟,朝廷没有去细究,只要报上来的名单,全部照准。
周尚文一人一马,并剩余的四个兄弟,孙希烈、柳江杰、史大淮和徐镇安前往大同。他有圣旨和兵部的印信,除此之外大概就只能矫情的说剩下勇气了。
接下来他要去担任那只大明骑兵的指挥使。
与他这四个兄弟的兴奋相比,周尚文其实是谨慎的。
像史大淮、徐镇安一路上骑着马都得意忘形,他们是觉得老大哥周尚文不是一般人,以往‘平台’不好,现在手握两万骑兵,那还不是广阔的天地任意遨游?
第(3/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