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大明嫡长子 第143节

第(2/3)节
当日和梅可甲的对话一一上奏。

    朱厚照看完之后默然不语。

    西北有西北的麻烦,东南有东南的症结。

    王鏊来了之后一时没找到太子,最后是在太监的指引下,发现太子独自一个人坐在亭子里。

    手里捻着点心,赏着湖。

    太子很少一个人这样。

    王鏊关心,于是急忙上前。

    朱厚照见他来了之后,直接就将手里的奏疏递到他面前,“你先看看。”

    这道奏疏,最最精辟的地方,就是梅可甲说的四个字:无名无姓。

    王鏊看完之后顿时明白,为什么太子是今日这般表现。

    “主忧臣辱,殿下如此忧心国事。是臣无能,不能为殿下分忧。”

    “你胡乱领什么罪,浙江的事和你有什么关系?”朱厚照不在意的说了这么一句,“你是觉得本宫心灰意冷了?那是想错了,其实浙江的事发展成今天这样,并不出我意料。梅可甲说浙江并无人要与太子做对,大家只不过是想挣到自己的银子。”

    “这话其实不对,有些银子不是他们该挣的,贿赂官府,收买官员,这样做生意怎么就是该挣的银子了?梅可甲那个请君入瓮的法子很好,要我说,王华还是胆小儿。你来执笔,给王华去一封信,命他奉旨贪墨,去见识见识,这些地方的官员要怎么分梅可甲和魏彬的银子!”

    “原来我还想魏彬既然是内官,押回京城我们自己审理就好。现在看来,嘿嘿,还是不要自作聪明坏了这出大戏。就在当地审理,王华主审,布政使、按察使副审,把案子审完,案卷递上来。本宫这次要瞧一瞧,为了这些银子,他们能玩出什么花来!”

    第一百六十二章论心黑

    朱厚照和王华在行动。

    浙江的官员也在行动。

    眼看成功送走魏彬已是板上钉钉的事,结果没想到还没来得及庆贺,又来了个王华。

    布政使和按察使给王华一个‘拖字诀’打发了。

    他们两人回去后,便接连接见各地官员,当然各地官员也会自己去巡抚衙门拜码头,同时用自己的眼睛亲眼看看王巡抚的态度。

    老话讲,堵不如疏。

    在这件事上,东宫的方法却是堵,因为东宫不可能放任这笔银子不取。

    这一堵,各级官员的情绪就有些压不住了,

    这日,湖州、杭州、台州知府一齐聚于布政使衙门。

    尤其以湖州知府徐若钦最为慷慨激昂,

    “送走豺狼,又来虎豹!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自古以来可曾有过皇室置商,而于民间取财的?传至后世,岂不是徒增笑料?!”

    其实他们也算努力的了,为了能够扳倒魏彬这个贪污的大太监,他们是极力的攀援皇帝宠臣刘大夏,好不容易利用他和太子的嫌隙,让刘大夏在皇帝面前进了言,决定惩治这些不开眼的内官。

    结果一个安稳觉都没睡,东宫又给派一个信任巡抚过来。

    杭州知府丘宗夏说:“以往下官还以为就是魏彬这个大胆的奴婢一朝得势,便大肆敛财,没想到东宫竟有如此考量。江南本就是朝廷财税重地,所上缴得赋税占了全国的半壁江山,虽说江南富裕,但民生之苦,一样苦不堪言。如果依旧不满足,继续要从浙江取银,这不免有些……”

    浙江的官员在一起酝酿了好几天,

    大家心里都有火,但都不敢发。

    但几日后,他们这些人再于布政使衙门之中聚首时,湖州知府徐若钦忽然展示了自己于这几日间所拟的奏疏。

    “方伯(布政使尊称),浙江的事不能够再拖下去了。若是各位不愿上疏,我湖州知府徐有易,愿意向陛下谏言。这是下官的奏疏,还请方伯过目,若无有不妥,下官便拼着性命将这奏疏,递上去!”

    东宫在这几年是有威名的,其实这整件事,从地方到京师,都心知肚明是太子在浙江取银,只是没有实证,所以先前还没有人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