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大明嫡长子 第142节

第(2/3)节
但是太子长大了,这几年还习一点拳脚,腿脚轻快的很,一溜烟就没影儿了。

    看这样子,也明显不是第一次。

    弘治皇帝也是宠他,宠得没边儿了。但其实他自己也很享受这样。

    这会儿还笑呢,“算他跑得快。”

    等到低头看看书案的奏疏,还不忘再损一句,“活儿还没干完就溜。”

    没办法,他只能自己提朱笔写了。

    但想起来,太子像这样跑,也有几年时间了,那会儿还是个孩子,跑着跑着,个头都长这么高了。

    两日后,杨一清顺利进京。

    他这一环关乎着军事行动里最为重要的战马,不可谓不重要。

    然而太子做的这些种种准备,在朝堂上是明着的,刘大夏等官员不可能不做任何表示,他是那种为了自己的正确而坚持到底的人。

    第一百六十一章奉旨贪墨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太子,这是一定要大动干戈了。

    韩文的奏疏一出,

    刘大夏就有一点焦急之感。

    他与李东阳的关系也还行,这日下了朝就故意凑到李东阳的身边,

    “李阁老,天下尚有生民嗷嗷待哺,这几月以来,旱灾、地震,国事艰难。但东宫却私下里在积攒银子,蓄养战马,这便也算了,现在明晃晃的要在大同储备粮食。这不是战争,又是什么?内阁便就这么默许了?”

    主要朱厚照也等他不得,眼下已是秋季,弘治十八年就要到了,他必须要开始筹备。

    战争这种事,

    不是今天发个旨意,明天大军就开到塞外了,又不是空投部队。

    后勤补给没有几个月的时间哪里来得及?

    所以他该干的还是干。

    刘大夏这种皇帝宠臣,旁人当他是一回事,朱厚照可不管他,浙江那边,魏彬撤就撤了,但马上派另外一人到那边镇场子。

    怎么样,梅可甲还是好好的。

    他不收拾刘大夏是看皇帝身体不好,可不是怕了他刘大夏。

    不过,或许刘大夏不这么觉得,他觉得韩文的这封请在大同储粮的奏疏,已经是再明显不过的信号了。

    李阁老相较于五年前明显见老了,便是那头上的白发,以前是黑发中的细线,但现在也是一缕一缕的了。

    “内阁不默许……内阁要怎么办呢?”李东阳把这个问题抛回给刘大夏,“东宫做事从来是正道推行,蓄养战马、大同屯粮,这些都是善政,大司马要内阁有个态度,内阁应该有什么态度?不同意殿下在大同屯粮?”

    说到底,

    太子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每个人都他娘的上来先说内阁,李东阳这些年也有些烦了,

    你们要是能耐,自己他娘的上啊!

    跟我这儿动嘴有什么用。

    “李阁老不担心,殿下骤然兴兵的那一天?到那一天内阁也是这个态度?”

    李东阳被这样问,并不会很开心,“大司马,只要殿下没有宣布用兵,蓄马也好,屯粮也好,这都没有问题。轻易是反对不得的。又或者只能奏明皇上,请皇上定夺。”

    关于刘大夏,

    这个人很奇怪,反正就是让人觉得逻辑不通。

    比如说,当年宪宗皇帝要郑和下西洋的海图,就去找兵部要,兵部尚书回去找,结果时任兵部郎中的刘大夏把图给藏起来了,说找不着。

    而且他正义凌然的说,我藏起来了。

    然后兵部尚书就佩服了,说公达国体,此不久属公矣。

    就是你厉害,以后我这位置肯定是你的。

    这叫什么事?

    上司要找图,你觉得不对,就把图藏起来?

    你,一个兵部郎中,这是哪根葱?

    那你觉得我人不行,我还得自行了断了?

    这怕是被儒家洗脑到骨髓,而且是头像钢铁一样硬得究极愣头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