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大明嫡长子 第52节

第(2/3)节
之才为最,可为什么不能推他,不仅不能推他,还要弹劾他,各人有各人的心思,但总归逃不脱不得已三个字。历朝历代的人也如此,他们并非不知道自己做的事荒唐,但局势逼人如此。”

    “受教了。”

    太子这样谦虚,徐溥也微微躬身。

    “外面天寒,殿下便回宫去吧。老臣不堪大用,但见殿下天纵之才不胜心喜,且殿下之心是为国,不是为己,是为公,不是为私,老臣知道如何做。”

    “本宫是太子,哪里还有什么私?”

    徐溥心中起敬,但也有些哀叹,可惜他见不到下一朝的风光了。

    ……

    ……

    原本朱厚照还觉得不稳妥,还让人去查了胡贵闵。策略上是没有错的,为了最好的结果努力,为了最坏的结果准备。

    因为他也没有把握仅靠几段话就叫那么多大臣在廷推的时候改而支持王越。

    但有的时候,人会有一点狗运,你预想是好的,结果可能是坏的。你预想是坏的,结果又可能是好的。

    矫情的说,这可能就叫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几天后,王鏊竟过来向他禀报,朝中的许多大臣都不再那么反对王越了。

    “这事成了?”

    王鏊点点头说:“如臣之前所言,殿下为启用王越担了干系,这是不顾己名也要为国用人。东宫太子敢有这番作为,臣子们也都感受的到。再者边关的军情本就是个大事,微臣和几位同僚在讨论上谕之时,也都请他们多为我大明的百姓、将士考虑考虑,且上谕之后,支持王越倒是显得和殿下一样胸襟宽阔、为国为民,不支持王越则是眼中只剩一个李广了。”

    “微臣恭喜殿下!”王鏊颇为兴奋的讲。

    朱厚照听完,把手里关于胡贵闵的信按下,看来暂时是用不着了。

    朝堂上的确有波谲云诡的计算,但有的时候一样能以情动人。

    这样看来,圣旨应该是能到大名府了,

    那还有个老将军翘首以盼呢。

    第六十一章宣旨(一)

    “张中允,殿下请您过去。”

    东宫撷芳殿外,刘瑾对着已经想后退的张天瑞说。

    “殿下……殿下要见我?”

    “瞧您这话说得,殿下的旨意我敢乱传?还是请张大人快些过去吧。”

    朱厚照得了许多银子,

    他是太子,不是居家过日子的人,财富对他来说没多大意义,这些钱的用处就在于能用起来。

    其实国家掌握财富这个事情,有好有坏,好处就是国家的财政状况较好,能做些事情。

    坏处就是……一旦遇上比较昏庸的君主,这些财富就会流向私人的口袋。

    就像前文所述由户部尚书叶淇主导的开中盐法变革:将以往由商人将粮食运到边关获取盐引,改为商人直接向朝廷缴纳银子,获取盐引。朝廷有了银子再向边关拨粮拨饷。

    这样做的危害不少。

    而说起来也有一个好处——国家的收入短时间里增加了不少。

    按理说这些钱拿到了应该能做点靠谱的事吧?

    实则不然,根据后来的历史经验看,这个优点也没有了。因为这笔钱被挪作他用,很快就被消耗完了。

    所以说这个大明王朝,就是个满身是病的患者,有时候细想起来脑袋都大,不知道从哪边下手才好。

    但不管如何,朱厚照也要在手中聚集财富、做更多的事。

    先前所虑的学宫之事,便再也拖不得了。

    “臣张天瑞,叩见殿下。”

    “平身,走近点吧,离我这么远干什么?”朱厚照招了招手。

    “喔。”张天瑞提了提衣角,小步往前迈了几下,“殿下,不知召微臣前来有何吩咐?”

    “先前,你关于学宫的论述,我已经看完了。”

    张天瑞有些意外,这么多天过去他以为是石沉大海了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