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 第292节

第(2/3)节
子的苍给烧掉了,还好顾担的记忆力很好,完全可以一字不差的再写出来。

    “这本书你们可以看看,但到底要怎么抵达那条路,具体的方法,谁也不知道。”

    顾担将书给递了过去,“如果你们中有人观摩之后,做好了决定,还要继续冲击那个境界,记得告诉我一声,我会前去观摩。”

    “多谢阁下!”

    薛闻剑用双手珍而重之的将那本书接过,那本书分明不大,在他心里却是重若千钧。

    那可是关于宗师之上的道路啊!

    “诸位请便。”

    顾担目送着得到了姬老笔记,跑的飞快的几位宗师急速离去,似是担心他反悔一般,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目光凝视向那宽广无边的苍穹,“姬老,当初你拜托我的事情,我已做到了一件。”

    薪火相传,如今他已将前人的火,传递了出去。

    只是,火焰灼热。

    好东西,也同样会烫手。

    就算是顾担,到了现在,也没有把握去冲击先天之境。

    毕竟上一次亲眼旁观姬老冲击先天之境时,给他留下的印象太过于深刻了些,一朝被蛇咬,怎敢再去随意涉足?

    对于薛闻剑几位宗师,他也算是仁至义尽的提醒过了,如何去选,只看他们自己。

    如果他们还是想要搏一搏,顾担也可以再次旁观,从中汲取经验。

    有了准备和心理预期之后,特别是实力本身已拔升了一大截之后,收获怎么也会比上一次更大吧?

    他的时间,还有很长,不急一时。

    ……

    夏朝三十五年,王莽再度下旨传唤荀轲任职。

    这一次,荀轲没有拒绝。

    时任礼部尚书的荀轲,这一次不再是孤军奋战,他已有了自己的拥簇,自己的弟子,甚至还有着世家大族背后的支持。

    他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他说: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他说: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

    他说:善生养人者,人亲之;善班治人者,人安之;善显设人者,人乐之;善藩饰人者,人荣之。……不能生养人者,人不亲也;不能班治人者,人不安也;不能显设人者,人不乐也;不能藩饰人者,人不荣业。

    礼,理也。

    他要为天下定理。

    首先,就必须要先扭转一些观念。

    比如墨家为夏朝子民留下的观念。

    这不是因为他和墨家有仇,而是道路不同,自然会有所冲突。

    伴随着荀轲的动作,以及那一篇《劝学》的雄文传播四方之后,很多人都明白过来。

    荀轲这是要青出于蓝了。

    或者说,是要胜过如今由禽厘胜所执掌的墨家。

    墨家有道义,儒家说仁义。

    什么是仁呢?

    仁,人也。

    仁者爱人。

    但爱有等差,所以仁之一字,便是在不怎么损伤自己的情况下,去爱护家人、朋友,乃至他人,这就足以称得上是仁了。

    何为义呢?

    义为公正。

    能够公正的对待每件事,不使其偏颇,便足以称得上是义了。

    在墨家大公无私的基础上,此时儒家的仁义无疑缩小了很多范围,更加注重自身的修养,对于人的要求远没有墨家那么极端。

    简单点来说:墨家期望人人互帮互助,而墨者更要身先士卒的去做到这一点,以至于墨者莫不是自苦以极。

    而儒家的仁义,则是先管好你自己,自己过的好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帮助家人。朋友,乃至陌生人,不去做不公正的事情,便称得上是仁义。

    相比之墨家的兼爱,儒家的仁义无疑是简单了太多。

    在明确了这两个核心观念之后,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