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75节

第(2/4)节
打听不得了,这不就是前阵子名震江湖(建康)的江北小魔王,江北女少主霍思城?

    难道建康那些人传她才比班昭,文如建安,是真的?

    当然,真要说起来,江南名士们其实对霍思城到底是个什么人并不关心,关于霍思城的话题主要是建康那群年轻人在讨论,像他们这些基本结了婚的,一心搞学术和个人形象的名士,是不需要特别关注这种年轻女子的风流韵事的。

    他们打听霍思城,只为一件事,想要她手上的纸。

    这种大张且柔韧的纸实在太难得了,只要是一位有书写需求的文士都抵挡不了它的魅力。

    于是陆瑶沿着长江飘了一圈,朋友没怎么交,风景也没怎么看,屁股后面却追了一堆问她求纸的文士们的家仆。

    对此,陆瑶的态度是只管钓不管埋,任他们追在自己的船后面,一直把人溜到了建康城外。

    等到了建康城外,阮温的人已经收到消息在等她了。

    阮温在建康城外有庄子,陆瑶直接住进了阮温的庄子里,和人交流学习了一阵子,才掐着时间一看:啊,是时候进建康城转一圈了。

    七月十一日,建康城内的王家收到消息,说是霍思城霍大小姐已经在建康城外了,希望王家派人来接。

    王涵听到消息在自己书房嘀嘀咕咕,认为这种破事自己父亲最后肯定还是要找自己。

    却不想王继直接指派了自己最看在眼里的二公子王芸去。

    王涵等在书房里,听到消息后都怀疑人生了:难道我才是老头子的真爱?他一直冷落我,办事不带我是为了保护我?我才是王家真正隐藏起来的未来?

    当然,王继接下来的举动很快就打醒了他不切实际的想法。

    王继对这位隔了房的外孙女的看重远远超出了王涵的预料。

    他不仅让作为王家真正二代首席的王芸亲自出城迎接陆瑶,等陆瑶进入王家之后,又让陆瑶住进王家最中心一圈的院子,和王芸王涵两人的院子是一圈,挨靠着王继的院子,住的比王芸王涵的母亲还近。

    王氏一族的地位高低往往以所居院子和家主所住院子的距离来评估,作为王家嫡脉最宝贵的两个儿子,王芸和王涵都得以住在最靠近王继的院子里。

    其中王芸又住得比王涵近,让王涵始终耿耿于怀,认为王芸一定是被老爹私下里开小灶了才处处胜于自己。

    陆瑶一来,王继立刻派人腾空了附近一个院子,让陆瑶住在最靠近权力中心的院子里,甚至比王涵的院子还稍微近一点。

    等发现了这一点后,王涵看陆瑶就只剩下一个想法了:这是我眼中钉,肉中刺。

    王芸早就不在国子监里混了,人家有正经官职在身的,王涵却还在国子监里溜达着,毕不了业,主要也是不怎么想毕业。

    因为以他的成绩,从国子监出来,只靠自己找不到什么好的差事,而王继又暂时不打算安排他出仕,所以他也干脆在国子监里把读书当事业,平日里就是在建康城里四处逛,吃酒,斗诗,参加宴会,混名声。

    借着王家的地位,他也在建康城里混出不少风流雅士名门公子的名声,是国子监这一代年轻人里的领头人。

    看着陆瑶搬进不远处的丹阳院里,王涵站在树荫下冷笑出声:你不是要来建康挑夫婿吗?你不是要进国子监吗?我就在国子监好好等着你。

    陆瑶当然要进国子监了,进建康城的第二天她就在王继派来关照她的人的帮助下前往国子监入了学籍,成为国子监南渡重建后的第八届入学的学生之一。

    王涵得到陆瑶入学的消息,为陆瑶准备了不少“惊喜”,还第二天就派人上门请陆瑶参加聚会,说要发挥自己作为隔房舅舅的职责,好好带自己这位远道而来的外甥女融入国子监这个大家庭,免得她初来乍到,被外人欺负了。

    结果他派去的人没有请到陆瑶,陆瑶院子里的仆人说,陆瑶一大早就出门了,说已经在国子监拜了老师,接下来还要每日勤学,早出
第(2/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