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65节

第(3/4)节
  自己已经站在了朝堂权势的最顶峰,接下来,是时候更进一步建立自己的功绩加转移内部矛盾了。

    于是王继大手一挥,让南帝下诏,准备北伐。

    南帝北伐事件,就是本年度第二件大事。

    王继转移矛盾的时机掐得极巧,正处于南渡的北方世族对江南本地的生活还不算适应,对北方的气候生活还有留念的时候。

    这时候,南方世族也还对赶走这些占自己地盘抢自己好处,还要站在自己头上拉屎的北方佬抱有很大期望。

    连南帝也被刘策的那一封羞辱的国书骂得羞愧不已,不肯宅在后宫抱妃子了,而是拉着王太傅商量如何雪耻。

    于是王继的北伐得到南帝朝廷自上而下,从南到北所有势力的支持,王家和谢家的将军也从江南各个驻地回来,在朝堂上慷慨陈词,话里话外都是:舍了我们的命不要,也一定要好好教训教训刘策老贼,为我们死去的先帝和先太子报仇!

    甚至还有豪言说,不把刘策的脑袋带回来,就把自己的脑袋带回来的。

    一时之间,南帝朝廷人人振奋,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悲壮慷慨情绪当中。

    五月二十四日,南帝令谢恺王业各领十万大军北上,分别加封镇远镇北大将军,谢恺持节都督荆州豫州内外诸军事,王业持节都督青州扬州内外诸军事,各自总领两州,向北进发,势要收回当初丢掉的失地。

    五月二十四日,陆瑶的第一批印刷版简体字字典也正好下发到了汝南各个庄园的识字学堂。

    从去年十月陆瑶的女官到任开始,整个汝南的百姓治理方式在王夫人明管陆瑶暗控的双重手段下,全部重新打散,不论流民百姓,全部重新登记造籍。

    在义军实际控制整个汝南大族庄园的情况下,各大豪族庄园下隐匿的大量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口全部被翻出来,记入黄籍,除了自发将户口登记在主人名下的奴籍,其余佃户流民一律记为良民,每名十八岁以上成年百姓分发五十亩地,十八岁以下孩童残疾人和五十岁以上老人不发地。

    以此为基础,陆瑶重建了汝南的税制。

    反正自从南帝南迁,朝廷的人就没来汝南要过税,毕竟汝南原本隶属豫州,而豫州刺史的治所陈县现在已经被胡人占了。

    汝南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无君之郡,郡内怎么办,陆瑶说了算。

    等人丁户口的官方统计落实,陆瑶就以户为单位设三长,让百姓每五户选一邻长,每五邻选一里长,每五里选一乡长,将汝南本地的治理落到了最基层。

    其中,邻长陆瑶都是让普通百姓来当,里长管的人过百了,就需要一些懂得基础写字识记的人员了,这里陆瑶当时找的人是本地原来的管事小吏们,而更高一级,管理人数五百以上,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更多,陆瑶派的人便是自己的女官了。

    从里长到乡长都是无品之官,但是只要参加汝南官方的考试,得到汝南政府的正式承认,就可以以此获得部分税额的豁免。

    如果和此人一户,便可共同担负税额,因此当新的税制和官制被提出来,那些“长”们,就变得炽手可热来。

    还没来得及入学堂学习简体字进行无品官考试的邻长和里长都还好,最为火热的是已经正式经历过了官方考试得到了官方承认的女乡长们,她们上任第一年就可以得到免税了。

    于是女乡长们上任,别的难处一点不少,唯独在婚事上那叫一个顺利,还没有家室的女官们不用提,甚至那些已经有家室的女官,人家丈夫还站在一边呢,就有年轻大小伙子在一边暗送秋波了。

    当然,从妇好书院出来的女官,人品还是值得信任的,抛夫弃子的女官没有,但是那些已经有了丈夫的女官们,一段时间之后,都神奇地多了一些弟弟表哥之类前来加入这个家的户口的“亲戚”。

    女官们并非不懂变通,靠着这股特殊的吸引力,乡长们遇山开山,遇河拦水,终于在第二年春耕之前,顺利将基层权力掌握在了手里,顺利组织了今年的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