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78节

第(2/3)节

    靠近外城城墙的偏僻巷子里。

    走进来一个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美如冠上之玉的美男子。

    美男子名叫陈平,少时家贫,却好读书,同大兄陈伯一起居住。

    后来娶妻乡中富人张负那五嫁而夫死的孙女,自张氏女嫁入家中后多有贴补,方才资财日益宽裕,交游也日益广阔。

    陈平虽搬出了这个穷巷之中蔽席为门的房屋另住1,却也常回大兄家中探望。

    陈家有田三十亩,大兄陈伯平常就在家种地为生。

    陈平跨过门外贵人途经留下的车辙印,掀开一领破席当作的户门。

    心道:得给大兄这户门,换上一扇好木门。

    “大兄,正巧你在家中。”

    陈伯今天在家中修理锄犁,没有下地,见幼弟到来,喜道:“也是真巧。”

    陈伯招呼着幼弟入座,“今日来家,可是有事?”

    陈平也直接说起今日来寻大兄的原因,“大兄可已经知道,咸阳诏令,征召役夫之事?”

    陈伯闻言,当即一脸苦相,“前日黄昏归家时便听说了:县中要征召役夫,具名以待。”

    又颇庆幸道:“幸好一户只出一人,你虽搬离别居,傅籍上却还是一户。大兄一人去即可,不必你也去受苦了。”

    陈平闻言心暖,然而却道:“大兄此言差矣!”

    “何出此言?”

    陈平条理清晰地道来:“首先,并非每户都出一人,而是县邑乡里间,素来德行良好的黔首才可具名一人。”

    “我们家,未必有幸具名。”

    陈伯不明所以,“应役是要命苦差,我们家若不必出人,岂非幸事?”

    陈平深入说道:“此次咸阳诏令,言是黔首中德行良好者方可具名,此乃普中择优之举,为何?”

    “又严令一户仅限一人,为何?”

    陈伯鹦鹉学舌:“为何?”

    陈平揭晓答案:“必然是此次应役,实乃有利可图的好事。咸阳亦是在对素日德行良好者予以嘉奖!”

    陈伯不甚信服:“咸阳的始皇帝功高德显,想必是觉得德行良好者才配为其服

    役,普中择优不过寻常之举。”

    “再者,徭役岂会是好事?若说我嘉奖你徭役,你会心甘情愿,甚至欢喜应役?”

    “摊派到户的家中徭役,常是我去应役,你不知其苦累也正常。”

    末了,陈伯为幼弟之言找到了缘由。“所以你才会觉得此次徭役是好事。”

    陈平并不认同大兄之言,只因:“大兄知我交游广阔,岁首之前,我结交一位从咸阳而来的商贾。”

    “其人言之凿凿,亲眼目睹,大赞仙使神通广大,正以改建咸阳为起始,践行营建仙秦之大计。”

    “结合传闻中县衙在年前屡收咸阳文书,皆道仙使改建咸阳之事,想来或许真有其事也不一定。”

    “那商贾曾道,咸阳黔首人人争相应役只为致富,却是自功德良好者中挑选,中选者无不欣喜欢庆。

    放眼当下,不正是先行具名、择优中选?不是好事又是什么。”

    交通通信的落后,让咸阳已经大变,新年三天欢庆满城喜庆时,三川郡的阳武县还不知仙使之名。

    尽管有文书通告,却也下不及乡里。

    陈伯将信将疑,“商贾多欺诈之言,未必可信。”

    陈平见大兄如此,不曾气急,反而意识到:“大兄固执己见,而如大兄者必也不在少数。”

    “如此一来,即便我陈家平日不显,也未必没有挣得一人之位的机会。”

    陈伯知幼弟聪敏,见他这般笃定,虽不曾全信,却也不再笃定阻拦。

    对待既当阿父又当阿母,自幼养他长大的长兄,陈平是实心实意对待。

    “岁首时,咸阳诏告天下,今年首开科举取士之制。我自幼爱读书,也自诩满腹经纶,又交游广阔,未尝不能借此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