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06节

第(2/3)节
   合金材料实验室。

    马文钧坐在椅子上,眉头紧皱看着新闻。

    周晓龙则在一旁焦急的刷着手机新闻,焦躁的走来走去,连他也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妙。

    马文钧找出那篇最初引导舆论的文章,“这是《新闻周刊》?怎么突然就提到那件事了?”

    周晓龙摇头,“谁知道那个发文的家伙是怎么想的,我最开始还以为他是想黑王浩了,结果舆论转向有些不对劲,怎么就变成给王浩开脱了?”

    “开脱不好吗?”

    马文钧都听的有些恼怒了,他越发觉得周晓龙就是个猪脑子,还是耐着心思解释道,“不管是开脱,还是其他什么,最好就不要提这件事。”

    “是,我知道。”周晓龙烦躁的点头。

    马文钧道,“必须联系这个记者,让对方删除报道。”他说着干脆给陈建林打了电话。

    这种事情,他们可没有门路,也就是陈建林门路多,才能找到发布内容的记者。

    陈建林确实门路多。

    当意识到舆论不太妙的时候,他马上找人联系到了侯立军,说是希望对方删除报道,理由是……不能给有成果的‘数学之星’王浩抹黑。

    过去的也就过去了,合金实验室、东港大学都不在乎了。

    侯立军听到电话里说的都有些不可置信,以一个新闻媒体的直觉,他下意识的就觉得事情不对劲。

    网上的舆论转向倒是没什么,但东港大学找关系打电话过来,想让他删除报道,还说什么不能给王浩抹黑?

    这件事情太诡异了。

    如果换做是西海大学,或者是王浩本人才是正常的。

    “这件事有问题啊!”侯立军立刻意识到了,但同时,他觉得自己根本什么都不用做,直接就回复对方说,“我发的内容已经不重要了,你们仔细看看新闻,就知道我的意思了。”

    侯立军放下电话以后,就看到了北疆电视台发布的最新消息,“王浩正面回应东港实验事件。”

    里面就是一段电话采访录音,意思可以总结为,“王浩确定自己的工作,并没有出现过数据错误。”

    这条新闻立刻引起了舆论新一轮热议。

    许多人都认为王浩肯定会针对事情做出回应,完全没有想到王浩的回应是这样的,他根本没有提及什么‘科研工作者是否应该有更宽松的环境’,而是明确表态说东港实验事件中,他没有出现数据错误。

    这说明什么?

    “王浩教授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他就是背锅侠!”

    “想想也是,当时王浩教授才刚博士毕业,怎么就能在一个几千万的项目中担负完全责任呢?”

    “有内幕、肯定有内幕!”

    “深挖!这就是迫害科研工作者啊,明明是其他人的责任,却让一个不相干的人背锅!”

    “原来是这样。我就一直很奇怪,王浩教授在东港大学的时候,做数据都会出现低级错误,怎么到了西海大学,就一路完成各种成果了?”

    “这件事应该仔细调查。我找了以前的新闻,确实没有详细说具体情况,怎么个数据错误,根本没有报道,就是把责任直接安在了王浩教授头上。”

    “太黑暗!简直太黑暗了!堂堂东港大学呀,堂堂合金材料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啊!”

    “……”

    当消息放出来以后,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的。

    大概有些人是唯恐天下不乱,而类似的事情总是出现,几乎下意识的就站在了王浩的地方。

    另外,也有人仔细分析了事情前后,和王俊莹做出同样的判定,觉得王浩没有道理平白,平白去谈起这件事,说和自己没有关系。

    因为事情本身已经对他没有影响了。

    一时间,舆论沸腾!

    材料实验室里,陈建林、马文钧、周晓龙,实验室‘三巨头’凑在一起,每个人脸上都写着凝重。

    陈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