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骨为刀(重生) 第26节
第(2/3)节
神色。
她接过沈林递来的短刀,收刀入鞘,道:“大人躬行实践,我会好好记下的。”
意识到持刀时有一瞬失态,沈林的目光柔和下来,轻言道:“此刀赠与殿下以作不时之需,殿下不必担心,在外时臣会护好殿下。”
洛久瑶笑道:“那还要仰仗大人了。”
二人回了屋内,洛久瑶挑了只茶罐,沈林已翻好茶盏,开始煮水。
细小水泡的咕噜声响起,洛久瑶道:“听闻大人的兄长寄回了书信?”
沈林点头:“是家书,才从宫中送来的——连沧关大捷,父亲与兄长几日前已启程返京,今岁或能赶在年关时回京。”
“新岁能阖家团圆是个好兆头,恭贺大人。”
洛久瑶弯了弯眼睛,摆弄着手中茶罐,“说来很快,不知不觉竟离岁除也不远了。新岁前,贺家这桩案子……大概也会了结罢。”
短短两日,在宫外的一切像是沈林为她编织出的一场梦境。她险些忘了自己终究是要回到宫中的。
见她微微失神,沈林接过茶罐,将茶叶投入壶中:“今日的证词送去,大理寺的人定会派人快马加鞭寻找钱氏,等找到了钱氏与其受贿的证据,大概便能知道真相了。”
“至于新岁……父亲与兄长回京后,圣上会恩准他们入宫受封领赏,届时……臣也会入宫。”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洗过茶叶,温好茶盏。
茶水沏好,温和的香气缓缓流淌,沁在室内,像是降了一场江南的湿雾。
“好香,这罐子里装的原是江南的岳山云雾茶。”
洛久瑶叹过好茶,未再继续方才的话题,转而道,“说来今日那侍女所言大人听得清楚,如今嫌疑最大者便是钱氏了,只是大人……可相信那侍女所说的吗?”
沈林递来一盏茶,又自袖中取出一卷纸张。
“些许可信,但不可全然相信,比如殿下看过的这卷经文。”
洛久瑶展开纸张,确是那卷誊抄有误的《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不错。
“大人将证物带出,没关系吗?”
沈林摇头:“大理寺的人只会顺着供词与证物去查,眼下目光都放在了钱氏身上,这卷佛经还算不得证物,殿下放心。”
洛久瑶复又看过佛经上的错漏之处。
“若说贺小姐是虔心念佛,但将佛经抄出这样多的错还能供在佛前人却是头一个。”
她又取出白日在杂衣市得到的半张签纸,眉头皱紧了些,“十一月二十七。是上月的签纸,前往寺庙还愿也只在这两日间了……沈林,我总觉得此事不是侍女所言那般简单,似是有人希望我们沿着这条线索查下去的。”
再抬首,她对上沈林的目光。
沈林伸出手,似想抚平她的眉端,终究顿了顿动作,抽走了那半截签纸。
“臣递交那半张签纸前曾着人查过,是在燕京西郊的静法寺求得的,殿下是想去寺中看看。”
“是。”
洛久瑶点了点头:“腊月二十七,我想代这求签之人去还一趟愿。”
第23章
大理寺的动作很快,嫌疑指向钱氏后,不出三日便有了新的消息。
前往搜查的人虽未能搜到账册的痕迹,却在贺府内一处隐蔽的库房中发现了大量的金锭珠宝。
库房中堆积的钱财珠宝远不是一商户所能留下的家业,亦不是一个尚书的俸禄所能积攒的。
紧接着,在外追查的人在燕京向南七十里外的建元城发现了钱氏的踪迹,虽未见其子跟在身旁,但稚子本也与此案无甚关系,为防钱氏留有后手,大理寺加派了人手前去捉拿,想是不日便能将人带回。
洛久瑶在沈府中过了几天安生日子,期间沈停云再次寄回一封书信,道是大军这几日已在路,年关时节必能回京,而他亦快马加鞭,期盼着能早日与娘亲和弟弟们团聚。
腊月二十七,沈林休沐的最后一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