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36章

第(1/2)节
    大伯在户部任职,每年会试考官几乎都是户部的同僚,大伯与其共事多年,对这些人的文章风格和喜好信手拈来,甚至能很清晰的告诉苏离中举考生文章哪一点骚到了对方的痒处,为什么会被录上。

    而祖父不愧浸淫ltahref=”target=”_bnk”target=_bnkgt官场多年的老油条,政治嗅觉无比灵敏,对文章的分寸和火候堪称是炉火纯青,随口一句指点就让苏离十分受益。

    也是这些指点,让苏离意识到,原来科举考试的录取与否,除了文章出色之外,考官喜好、政治嗅觉、当下局势等考场之外的因素也很重要,很多时候甚至会严重影响名次。

    例如,去年会试的前三,论文章,其实第三名写的最好,但其策论中一些观点略微激进,而当年的主考官性子却严肃保守,不喜其中的锋芒,该考生的名次就被落到了第三。

    还有一些很基础的避讳,如君主的名字,前朝的一些诗句,甚至某些敏感词汇,都是不能写的。

    当然,运气也很重要,几年前有个状元,就是因为名字中有个带了个安字,和了陛下的眼缘被录取的。

    而这些信息和其中关窍,如果不是有浸淫官场多年的长辈指导提点,恐怕很多普通考生一辈子都不会知道。

    苏离不由感慨,难怪总说寒门难出贵子,寒门出一个状元,那真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奇迹。

    苏离沉浸在题海中,拿出了当年高三高考前的劲头,时间就在枯燥的刷题和写策论中一天天过去。

    转眼间,就到了三月。

    今日就是会试的日子,正值初春,天气还比较寒凉。

    天还未亮,苏离就乘着马车出了门。

    到了贡院已是晨光微熹,入口处满是等待查验的考生在排队。

    苏离大略扫了一眼,来考试的考生基本都是已经蓄了须的中年人,白发苍苍的老者也大有人在,反而是自己这样的年轻人比较瞩目,不时有人看向这边。

    “好了,你回去吧。”苏离接过石砚手中的包袱。

    包袱很大,还有点沉,也不知道祖母和婶娘们往里面装了什么。

    例行的检查结束后,苏离根据号签找到了自己的号舍。

    考棚很小,只能放得下一张桌子,空间十分局促,还不如现代家中的一个厕所大。

    不过苏离运气挺好,号舍在中段的位置,离厕所也远。

    趁着卷子还没开始发,苏离拆开包袱,开始整理东西。

    婶娘她们还是很有经验的,笔墨纸砚都准备的很全,包袱里面并没有容易弄脏卷子的熟食,只有一些干粮和肉干,还有一卷防水布,应该是为了防下雨的。

    一件厚衣服,一个薄褥子,照明的蜡烛,药丸子……甚至还有茶叶和香片,可谓是应有尽有。

    苏离心中涌起一股暖意,虽然他现在已经是地仙,不需要饮食和睡眠,但来自亲人的关心还是让他很是受用。

    收拾了一番,待彻底天亮之后,考场终于开始发卷了。

    拿到卷子,苏离先浏览了一遍题目,心中有了底。

    总体而言,这份卷子的题目并不是很难,除了其中两道题出的有点偏外,其他都没超出这几年的试卷难度。

    他没有着急下笔,而是在心底酝酿一番后,才开始答题。

    为保险起见,他先将内容写在草稿纸上,再进行誊抄。

    进入专注状态的苏离文思泉涌,刚劲挺拔的馆阁体行云流水般的出现在纸面上,还不到午时,竟然就答完了卷子。

    笔停的一刹那,卷面突然放出异光,五彩的流光如洞庭湖面上蒸腾的水汽,直冲云霄。

    苏离一楞,惊诧之下,原本已经封闭的望气术无意识的打开,神识延伸开来。

    神识向上飘飞,浮空视角下,将整个贡院都尽收眼底。

    透过神识,苏离看到了一副奇景。

    他“看到”号舍内考生
第(1/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