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第21节
第(2/3)节
社神一定能收到他们的供奉。
这些牛羊价格不菲,不是一家就能承担的了。于是,京口地方上就形成了一种风俗,一定区域内的乡民会在社日的这一天集中在一起,每家出一点钱,购买祭祀用品。
不知是不是天命有归,蒜头里境内最为古老的一棵参天大树,就在他刘寄奴家的院子里。
这一下,不用商量了,寄奴是我们京口最硬的一条汉子,在他家附近过社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刘裕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又有仗义疏财的名声在外,遇到这种事,每次都是挑头出大份,刘裕个性爽朗,一拍脑门就答应了,可答应之后,他才发现,他哪里有钱?
没钱?
又要到哪里去搞钱?
眼看社日越来越近,他又没那个本事在短时间内搞到钱,只能求助官府了。
幸好,晋朝的官府参与民间借贷,业务相当广泛,借钱自然是他们的重点业务之一。
上一任郡守与刘裕也有交情,虽然借了他一大笔钱,却免了他的利息,还把还钱的日期放宽到了下一个社日来临的时候。
那就是足足半年的时间,足够刘裕搞来钱了。
可惜啊!
上一任郡守已经离职,由于还没有到还钱的日期,这笔债,就算是遗留到了官府的欠债上。
刁奎拍着黄纸,哈哈大笑:“刘裕,没想到,他小子也有今天!”
“犯在我的手上,还能让你好过?”
“你做得好,快去领赏,把你的伤治一治。”
刁兴的这个主意出的,不是小好,而是大好,真乃锦囊妙计是也!
有了这个,刁奎就可以理直气壮的收拾刘裕了!
“主公打算怎么办?”
领赏钱是其次,如何教训刘裕才是刁兴最关心的,他都舍不得走,眼巴巴的等着刁奎给指示。
刁奎大手一挥:“对付这么一个莽汉,还需要做计划吗?”
“先让他得意一天,明天,我们就上门要钱,有这张借据在,还怕他赖账不成?”刁奎信心十足,跃跃欲试。
“主公说得对!”
“是小的多虑了。”
刁兴兴奋的要命,明天,一切就看明天的了!
刘寄奴,你死定了!
第30章脸皮厚不可测
沈警举目远望,江涛拍岸,江风阵阵吹拂,怪石横七竖八的倾倒着,形态各异,这里便是京口最大的渡口—悬门渡。
从北方渡江而来的流民,往往从这里上岸,再行疏散。有的人就直接被安置在京口这个侨置郡县。
若是在南方有亲戚的,可以再往南边走,去投亲靠友。
烟波浩渺,江面氤氲,江水的那一边,几条小船荡漾着,破落的乌篷让这条本就简陋的小船显得更加风雨飘摇。
现在它正翻过层层波涛,艰难的向渡口靠近。
只见江边的一字型横石上,一位少年,身着白衣,一手执经卷,你甚至从他的背影都能感受到他周身的仙气。
魏晋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最为离经叛道的时代。这个时候的士人们,喜欢穿白衣,那些古人争破头的什么朱红、恶紫,彰显身份的颜色,他们根本就不屑。
沈警看到此人,微微一笑,便从容的靠了上去。
在一群穿的破破烂烂的上岸流民之中,一身白衣纤尘不染的少年,显得格外惹眼。
“今天的收获也不大嘛。”
少年面朝江面,背对着沈警,喃喃自语。
书,又一条小船靠上了岸边。
船上的人有老有少,他们神色疲惫,却又透着一股子兴奋,一支竹竿撑住,渡口的差役放下了舢板,妇女们率先跳上了岸。
接下来,几个壮汉护送着孩童们也跟了上来,这船人之中年纪最大的老者,看起来已经年逾古稀,毛发皆白。
在几个后辈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的登上了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