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78章

第(1/2)节
    宝钗见四下无人方答道:“纵然是圣人后代,千年过去学不到先祖的丁点也正常。你当为何孔家能一直延绵至今,除了满朝皆为儒生外,这孔家最是令人不齿的。前朝时天下未定,异族人入主中原,其行径残忍万分。”

    “可孔家还是凑过去迎接,不消一兵一卒就臣服于异族,岂不是头一等可耻之人。但祖皇帝定天下后,他们又凑过来俯首称臣,偏偏天下初定正是需要儒生的时候,祖皇帝这才接受了。”

    林黛玉听闻此言,眉宇间的愁绪一散,轻嘶了一口气道:“还有此事?”

    宝钗忙拉住她,正要说什么时忽然间史湘云跨步进来,笑道:“好哇,宝姐姐和林妹妹说什么悄悄话,也说与我听听?”

    宝钗一笑,见身后三春一个不落的进来,说道:“你呀,哪有什么悄悄话好说。”说完又招呼三春,道:“快坐,站着做什么。”

    探春手里拿着乾报,愤愤道:“我们看了乾报上跟孔家有关的文章,真真是令人不齿。从前我只觉上面的叔伯荒唐,现在可是大开眼界。”

    迎春的性子软,可她最是深信道家,对时人追捧的儒家并不怎么推崇。见孔家后人出了这事,也免不了谴责两句。

    作者有话说:

    孔家的事完了就时光大法

    王治仪说的至圣先师那一段记录在《明宣宗实录》,我改动了不少

    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出自《韩非子》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是俗语

    第197章

    孔家的那点事并不隐秘,只要留心便能知晓。当初薛宝钗随父学儒家经典时也曾对孔家推崇不已,还是父亲特意私下寻了不少有关孔家的书,她才得以知晓这些密辛。

    宝钗见众姐妹感兴趣,便挑着一些自己知晓的一一讲明,再配合着乾报上孔家的罪证,众人一时间都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她们从没有想过,身为孔圣人的后代,没有圣人的智慧慈爱也就罢了,竟还能做出这样的事。

    史湘云素来心直口快,直言道:“我看国子监都快空了,上至夫子下至学生全都到皇宫门口坐着。都说读书明理,那些所谓的读书人还不如我们呢。”

    宝钗笑道:“这倒也不全是为了孔家,”她犹豫一下,“如今朝堂官员大多以儒生自居,朝廷也喜欢以儒家治国,儒生自然就显得金贵了。只是看如今朝堂,最受重用的柳侍郎行伍出身,次一等的小谢大人詹事府出身,倒是正经科举出身的大人们被压在下头。”

    她们都是聪慧之人,薛宝钗这般说她们也就明白了。即便是小小的内宅都会起冲突,更别提那么大一个朝堂了。陛下并不怎么重视儒家,可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员要维护儒家的地位,这会儿出了孔家的事,自然要想方设法维护孔家。

    有官员牵头,再挑拨一二,涉世未深的读书人自然也就被带着跑了。

    倒是探春道:“纵然如此,孔家的腌臜事都已经传得满天下都是了,他们也能捧得下去,也够让人长见识了。”

    她们对视一眼,心照不宣的又换了话题,转而说起旁的事。

    而被她们提起的国子监的学生们并无一点愧疚,反而在某些人的挑拨下越发慷慨激昂。他们聚在皇宫门前静坐,凡是往来的朝臣皇亲都能看见他们,他们却一点也不尴尬。

    至于被朝廷处罚法不责众,在皇宫门口静坐的可不光他们国子监,临近的学子都跑过来了。皇帝就算要罚,难不成还能把这么多人都下狱?

    赵钰却并不在意宫门外静坐的学子,都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大牢装不下多人就不装。等孔家的事再发酵发酵后就杀鸡儆猴,若他们还不肯离开就通通剥夺功名。

    反正两次会试选上来将近六百多人,现下停两次会试也不打紧。

    刘康每日接收各地均有学子在府衙门前静坐的消息,急的嘴上都生了两个燎泡,偏生赵钰不慌不忙。

    又过了两天,柳安等已率军将衍圣公府围了,将孔家主支的人一并押解
第(1/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