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 第135节
第(4/6)节
分答案连外国人问这个问题的深度都没有。
实事求是地说,从宋朝之后,中国的文化是退步的。明朝纵然出现了许多思想大家,提出了许多理论思想,但对中国文化的现实影响实在不大。等到明朝灭亡,满族入中原,对思想的压制更严厉。而满清之后的民国,一直战乱频仍。到了新中国,不管是马列主义的中国化,还是传统文化复兴,实在是没有得力的人,耀眼的成果。
面对古今文化的差异,王宵猎经常问自己。为什么天可汗、天骄这种明显的误解,在中国会大行其道?不是没有人明白,也不能怪使用者和读者知识少,而是一个社会的总体意识。这个总体意识并不在乎传统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用着读着高兴不高兴。这样想没有错,人民有使用自己喜闻乐见的语言的权力。问题在于,这种总体的社会意识,是如何形成的?
在满清末期,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中国文人终于见识到了外面的世界。近两百年,外面的世界他们还没有看够,还未脱新奇感,还充满着向往。而身后的祖国,文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是怎么灿烂辉煌的,是怎么落后的,重新复兴需要什么,他们没有兴趣,更加没有想明白。
一说怎么防止中国在近代落后,就有人提出来,要废除儒家独尊,更有许多人说要废除儒家。儒家不废,中国必然落后。若要问为什么,就有许多制式答案出来。什么压制思想,压制工商,压制资本主义,名目繁多。全然不顾这些说法对不对,是不是事实。
这是文人的幼稚病。明明自己不知道,明明自己说不出道理,却喜欢东拉西扯,洋洋洒洒出来一大篇莫名其妙的东西。中国是在清朝被西方按在地上摩擦,清朝没有错,全是历史祖宗的错,这些说法是在搞笑吗?文化的成长,实在是比国力更难的事情。
王宵猎的记忆,可靠的是告诉他怎么练一支强大的军队。涉及文化思想,就只能头痛。
历史事实告诉自己,这个时代,如果不能奋起,把金军赶出去,恢复中原,文化就会沉沦。但自己并没有足够的知识,能够清晰地理清文化思想的问题。前世的记忆,也不能告诉自己。
第312章不要想太多
看着弟弟烦恼的样子,王青秀知道他年纪轻轻一个人在外,身边没个说话的人。看着王宵猎这两年发展飞快,快了却也根基不稳。是志得意满,还是忧心忡忡,各人有各人心思。
给王宵猎倒了茶,王青秀道:“这世上你只有我一个至亲的人了。有什么烦心事,不妨跟我说一说。我是妇道人家,不能解你忧烦,听一听总是可以。”
王宵猎道:“到襄阳前,我觉得这世上的事情没有我不知道的。世上的事情,其实很简单。人人都说金军厉害,我却觉得,只要自己有几万兵,一块地盘,击败金军又有何难?到了襄阳,一年多的时间兵马就扩充到五万人,有了八州地盘,今年又有钱了,却觉得自己以前错了。许多事情,明明自己知道应该怎么办,但就是办不了。以前几百人的军队,只要自己冲锋在前,必然人人尽死力。每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思,看一眼就明白。现在五万人,自己知道怎么治军,却发现没有人跟自己是一样的想法。任命了下属官员去管,他们要么有不一样的心思,要么就是能力做不到。每日醒来,忧心满腹。”
王青秀听了,笑道:“原来是这样。大郎,我觉得,是你的头抬得太高了。头抬得高,总是看见很远很远的地方,经常忘了脚下的路。你不妨低下头来,不要想那么多,踏踏实实走路。看看现在有什么事情,尽最大努力去做。一边做着,偶尔想想,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
“低头走路?”听了这话王宵猎沉吟。仔细想想,或许姐姐这句简单的话是对的。自己总是把这个世界与前世的记忆相比较,这也不满意,那也有缺陷,快整出病来了。
王青秀道:“不错。虽然我不知道你烦恼什么,但却知道,有的时候该放一放手。退一步,海阔天空。或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第(4/6)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