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好凶猛 第611节
第(3/5)节
士卒不哗变?
胡虏一败再败,一撤再撤,最终想在撤出云朔时致使投降汉军爆发大规模的暴动哗变,根源就是军心士气不可避免的崩溃了。
现在除了司空府的强势令人难以拒绝外,护送绍隆帝长子赵显出海建立蕃国,看着凭白无故又要摊上一堆主子,但也不是没有好处。
一方面是他们是奉诏出海,对中下层武吏士卒有所交待,能较好的安抚中下层将卒的军心士气。
另一方面他们不需要赶在司空府出兵之前,一次性携带所有的家底仓皇踏上前途渺不可知的逃亡之路,自然就能更从容拟定、实施出海战略,甚至可以在分兵渡海攻夺海外立足之地的同时,继续经营浙南,源源不断从浙南攫取补给。
当然,除了要进一步确认司空府有没有更深层的险恶用心外,葛钰前往明州见陈松泽,还是要尽可能争取对葛氏有利的条件。
待葛钰抵达明州后,陈松泽先往明州与葛钰见面,之后又请葛钰、魏楚钧等人渡钱江到杭州与王番、唐天德及唐青等人见面。
毕竟王番、唐天德、唐青等人代表司空府坐镇杭州,后续渡海诸事的实施,也是王番、唐天德、唐青等人在杭州予以配合,并进行相应的监督。
双方也很快在杭州谈妥诸多细节。
首先司空府很快就会推动册封绍隆帝长子赵显为永嘉郡王,先就藩于温州,除了辟高纯年为郡王傅兼知温州外,还会在朝野召集一批除葛氏之外的潜邸系旧臣组建郡王府的班底。
也唯有如此,绍隆帝才会相信他退位后出海就藩能与葛氏共掌藩国,而不是刚逃出司空府的掌握,转头又沦为葛氏掌心里的傀儡。
当然,司空府也会尽可能保障葛氏在海外藩国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地位。
其次葛氏护送永嘉郡王在海外建立藩国,不仅仅要在名义上从属于帝国,世袭国主也需要先接受帝国的册封才能正式继位,还需要划出一到两座海港城池作为帝国对海外商货输出的中转基地,接受帝国的直辖。
作为回报,司空府除了同意葛氏辖下精锐改编为靖海军外,还将向葛氏提供包括四艘新造大型海船在内的一批优良战械,协助葛氏加强渡海作战、压制海外蕃民反抗的实力,协助葛氏尽快在海外夺下立足之地。
不过,葛氏只要初步在海外站稳脚跟,就要无条件将明越等州的治权逐步交出来;司空府后续会合并两浙东路、两浙西路,设立两浙行省,逐步恢复对浙南地区的直接统治。
这也是司空府对逃京事变时葛氏选择合作所能展示出来的最大诚意,倘若葛氏还不能满足,司空府绝不介意兵戈相见。
同时司空府也早就拟定对海外进行战略扩张的战略,葛氏护送永嘉王就藩海外,是符合这一战略,葛氏也无需担忧司空府此举是暗藏什么险恶用心——至少葛氏此时在浙南的实力,已经不值得司空府费尽心机。
杭州密议过后,魏楚钧又直接随同陈松泽赶赴襄阳。
既然大家能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好商好量,司空府也打算在徐怀正式册封豫王、先据河南行省建立豫国之后,稍稍放宽对绍隆帝的限制,使魏楚钧重新到绍隆帝身边出任中书舍人,负责绍隆帝与浙南的联络,令绍隆帝及时了解渡海方略的进展……
……
……
绍隆十三年四月下旬,徐怀正式受封豫王,加九锡,据河南行省建立豫国,正式开启豫国治政的时代。
豫国治政,除了国都定于泌阳,直领河南行省建立豫国外,除了长史院、司马院、军情参谋司、主簿厅等机构署理豫国内外部事务外,还陆续新增设计司、鸿胪院、选吏司、监察院等直辖机构,接管中枢户部、吏部、御史台、鸿胪寺等机构在财赋、选官、监察、邦交等方面的权职,相当于将朝政合并到豫国体系里来执行;徐怀也正式以豫王令谕取替天子诏施行军政事务。
另一方面,除史轸、韩圭、徐武碛、刘师望、苏老常等司空府嫡系将臣外,像周鹤、顾藩、
第(3/5)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