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好凶猛 第492节
第(4/5)节
明了,京襄有意装穷、哭穷,对赤扈人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广成泽及马涧河沿岸的军事对峙,很可能一时半会结束不了。
然而地形上的限制,并不仅仅是针对赤扈人,京襄同样受到入汛后河流水势暴涨的困扰。
特别是汝州盆地之内,北滍水(汝水)两侧发源于箕山、伏牛山的一条条支流溪河在入汛后水势又大又急,也常常冲毁道路桥梁,将汝州盆地内部也切割得极其厉害。
比如说众人眼前的马涧河,枯水季河道里可能仅有三四丈宽的浅水,骑马就能直接涉水渡河,不需要渡船、桥梁,但入汛后山里一场暴雨,携山洪而下,河道宽逾数十丈,水势如万马奔腾,人畜在这时候想往来左右两岸,就变得极其危险而困难。
这时候敌军没有撤退,反而趁这边东岸增援不便之及,大肆围攻广成等寨,制司要如何应对?
马涧河往东属于汝州腹地,道路、桥梁被洪水冲毁,修缮道路、搭设浮桥也快,却是不用担忧太多。
王举南下将近一年之久,这次归来,匆忙找寻徐怀商议契丹残部安置之事,对制司所拟定诸多策略还不甚了解,却是想知道制司如何解决马涧河入汛之后两岸交通之事。
“这些桥墩还是建得极为结实,洪水冲不垮,敌军之前夺桥,也只能将上面的木梁、桥板纵火烧毁,却没能奈何得了桥墩,”史轸说道,“云阳那边年前就已经着手浇铸拱梁,即将陆续运来广成安装铁桥。安装可能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到时候马涧河东岸将是承接敌军攻势最猛烈的时候,使君此来广成,主要是看下一阶段防御作战的筹备情况……”
“铁铸拱梁?”王举有些意外的问道,“三组桥墩,每两跨之间宽逾六丈,直接架设铸铁拱梁,而不是建铁索桥?”
当世早就掌握较为成熟的铁索桥技术,三四百年前吐蕃王朝就曾在泸水之上架设铁索桥,世人称之为神川铁桥,沟通泸水南北两岸,而此时召陵城西也架设一座长达三十丈的铁索桥,横跨在改道过后的汝水之上,连接左右两岸。
不过,平阔地区要造铁索桥,需要两端建造坚固高耸的巨形桥墩,难度要更大一些,唯有如此才能将长达三四十丈的十数条巨如手臂的铁索稳稳的拉在河面之上。
除此之外,铁索桥受到的限制还是很大,最为关键的还是承载规模有限。
倘若同时有数辆重载马车行上桥面,不仅长三四十丈的铁索会深深荡下去,对两侧的桥墩坚固程度,也是严峻的考验。
不过,楚山也早就尝试架设真正意义上的铁桥,就是用铸铁件取代木料铸制平直桥梁或肋拱梁,但受限于铸造工艺以及铁料产量,所造铁桥的跨度通常都极为有限——桐柏山里除了跨度较窄的险涧、裂谷外,还通常在堰堤、陂塘下方、水流较缓的河道里砌筑多座坚固桥墩,建造短跨度铁桥。
即便如此,每座铁桥的用料量也高达数万斤甚至十数万斤,也只有楚山在冶炼、大构件铸锻技术突破之后,才得以如此奢侈——同时也主要因为楚山前期大量的水力器械都必须修建在地形陡峭的溪涧两岸,需要大量的桥梁将水力工房与外界的通道打开。
要在马涧河之上修建就总长高达十二三丈的铁桥,可能所需要耗用上百万斤铁料,对此时的京襄来说,已经谈不上多稀罕,但问题是除了两端紧挨着堤岸所砌的桥墩外,河道里仅有一组桥墩正当激流之中,意味着这座铁桥的单跨长度将达到六丈以上。
王举平时不怎么关心工造上的技术细节,此时实在不知道营造院如何去铸造如此长跨度的铁桥?
“起初考虑建双跨桥,河道之中的那组石墩还是有被冲垮的风险,使君要求营造院建单跨铁桥!”史轸说道。
两端的桥墩紧挨着河堤,后期进行加固相当方便,甚至在两侧简单打下一些木桩就能大幅减少水流的冲击,但是直接建于河道之中的桥墩,不仅在汛季要承受极其严峻的考验,基础也容易被水流一点点淘空。
甚至在山洪暴发之时,小股敌军
第(4/5)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