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好凶猛 第470节
第(2/4)节
郭仲熊乃是蔡系中人,大越两次北征伐燕期间,他相继担任岚州知府、河东路转运副使,也是力主北征契丹的中坚派人物,一直以来都积极为蔡元攸、刘世中统领北征事出谋划策,但最终困守应城不降,为赤扈人杀害,不失气节。
文横岳早初还是葛伯奕的嫡系部将呢。
“……”听徐怀提及郭仲熊,董成也是微微一叹,默然无语。
董成祖籍颍川,早已陷落敌手,淅川乃是董妻家族所在。
董成从唐州被贬为民,故土难归,就携妻儿来到淅川投靠在县衙任吏的妻兄。
董成以崇文阁侍制出知唐州时,乃是蔡党新贵,其妻族在淅川呼风唤雨也很是得意,但在蔡党沦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之后,其妻兄在县衙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还牵涉到几桩旧案之中,被逐出县衙。
董成妻兄前年与人争讼,被关入大狱,几乎倾家荡产上下打点才得以脱身,但从此也是一病不起,两家在淅川维持生计则越发艰难起来。
董成回想往事,心里一时间唏嘘不已,却听着门外喧哗,片晌后却见其子董异神色匆匆走进来,问道:
“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个,这个,”董异气喘吁吁、心慌说道,“听说有官兵往家里而来,孩儿不知何故,匆匆赶回,不知使君在此。”
徐怀看了董异一眼,继续对董成说道:
“我之前赶往荆紫视军,途经淅川前往西峡,想着董公居于淅川,登门相访,想必董公亦知荆紫、西峡之要吧?”
董成沉默不语。
董异等了片晌,见其父始终不应徐怀的问话,站在一旁说道:
“荆紫西距淅川城一百五十里,其地脊倚群山、下临清流,接秦川、鄂渚,历来乃兵家逐鹿之地,地势之险要,犹在淅川之上。旧时有木桥架于丹水之上,曾名草桥关,又因其地荆花遍野,俗称荆籽关,乃草籽之籽,大越立朝之后,才改用紫气东来之紫。荆紫道历来荒僻,直到前朝末年藩镇林立,阻隔河洛、河淮,为使江淮粮赋抵达川陕,役民夫从荆紫往西开凿运道于山岭之间,自此商贾络绎不绝。大越立朝以来,于荆紫设巡检军寨控扼其险。西峡位于淅水之上,西有重阳水沿山漕东淌,于寺山之北汇入淅水,从重阳水往西则是商州商洛县石坪寨,其间虽说道路崎岖,却为私商所喜……”
“董公,贵子所言确有些真才实学,制司书吏匮缺,不知可堪其任?”徐怀看向董成,问道。
董异一脸迫切的盯着其父。
董成半晌才轻轻一叹,朝徐怀揖礼道:“犬子年少薄学,行事鲁莽,往后但有不周之处,还请使君多多宽囿……”
第十九章相邀
“使君今日会在淅川暂歇,明天再动身溯淅水而往西峡。知县余涟在县衙摆下宴席,董公与我等一同前往,荆紫、西峡之要啊,席间当可畅谈!”
徐怀的行程很紧,淅川县虽然不是此行的主要目的地,但经过淅川县还是要将知县余涟等官员召到跟前了解情况,史轸这就直接邀请董成父子一并前往县衙饮宴。
“恭敬不如从命。”董成允道。
“董公,请!”徐怀站起来,伸手请董成先行。
董成一家栖居宅院实在狭小,堂屋又低又矮,也只有徐武碛、史轸、韩圭以及充当贴身待卫的牛二、史琥等人陪同进屋子里,其他一干人等都在院中等候,包括淅川知县余涟等人在内。
此时徐怀与董成从低矮的堂室走出来,徐武碛、史轸、韩圭等人跟随其后,余涟等人看到这一幕,都是微微一怔。
朝廷不会允许京荆彻底的藩镇化,像南阳府、襄阳府、荆州通判、诸县参军以及诸县知县、县丞等官职,基本上都还保持原任,接下来的调任以及升转考也都由吏部管辖。
因为有人在暗中刻意传播消息,这个层次的官员也大体知道建继帝驾崩前后徐怀携密诏诱捕郑怀忠、郑聪父子以及绍隆帝登基之后京襄路为何拖延近一年才最
第(2/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