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好凶猛 第134节
第(3/4)节
萧条许多,到这时都没有恢复元气。
朔州城内总计就三千余户民口,契丹及杂虏占比不到一半。契丹及诸蕃杂虏总人口可以就五六千人,丁壮不会超过两千。
昨夜的清肃是突然而迅速的,并没有拖延到清晨再进行,目标也是将城内的契丹人及诸蕃杂虏青壮全部肃清。
所有的契丹人及诸蕃杂虏都没有预料到曹师雄南降,还会下这样的狠手。
城门封闭,城墙守卫也倍加森严,大多数契丹及诸蕃青壮在睡梦中被闯门而入的清顺军将卒惊醒,来不及拿起刀弓反抗,刀矛已经及身。
徐怀出刺史府,天光才大亮,但城里就剩少处还有契丹及诸蕃族人在负隅顽抗;大股清顺军还留在城中进行最后的清肃。
一具具尸体直接拖到街巷上曝尸,其中也不乏妇女、儿童,空气里都弥漫着浓烈的血腥气。
葛钰所部此时已经回刺史府驻地休整,但城中的搜捕还在继续,大批衣衫破旧的契丹及诸蕃妇孺,这时候正驱往到兵营关押起来,洗掠及奸淫则无处不在。
大部分汉民都还没有惊醒过来,还在为昨夜的变故惊惶不已,但也有不少流民青壮听到刺史奉朔州南附大越的消息后,这时候也兴高采烈的加入清顺军的队伍。
他们将内心沉积多年的仇恨憎怨,毫无顾忌的倾泄到平时骑在头上作威作福、肆意欺凌的契丹及诸蕃族人头上。
契丹及杂虏青壮在夜间差不多都清光,还在负隅顽抗的,也非普通的汉民青壮能敌。
他们主要是闯入契丹及杂虏宅院之中劫掠,协助搜查藏匿,甚至将清顺军暂时未能顾及的漏网妇孺,拖到街巷里殴打杀戮奸淫。
清顺军两千骑兵以及天雄军五百精骑,午后便在曹师利、岳海楼、葛钰等人的率领下从朔州城出去;清顺军另外三千步卒也集结,做好出发的准备。
虽说从朔州抵达大同,在恢河的北岸还要经过金城、怀仁两城,但朔州城昨夜大肆杀戮时,特地加强四城守卫,曹师雄他们相信消息还没有泄漏出去。
现在清顺军可以以增援应州作为借口,骗过金城、怀仁两城的守军及沿线侦骑,大摇大摆沿着恢河北岸往东挺进。
徐怀他们午后则随同朱沆进入猴儿堡,与天雄军第三将,同时也是葛氏二代的核心人物葛怀聪会合。他们在猴儿堡停留到将晚时分再整装出发,摸黑夜行,往大同方向挺进。
从朔州到大同有二百里程,葛怀聪所部骑兵,虽然也是天雄军里的精锐,行军却要拖沓得多,天亮之时行军到怀仁城南的一座渡口,便有精疲力竭之感。
长时间以来,大越诸禁军极少长距离迂回作战,骑兵通常也仅仅是要求日行百里。
禁军将卒一经招募便要在营伍之中熬到老死。
葛怀聪所部骑兵,虽说是天雄军里经过挑选的精锐,但一眼看去,两三成将卒须白都已经斑白;其中大量将卒都是流民及盗匪出身,星夜驰行一百三十余里,大多部分人都叫苦不迭。
这跟葛钰所率领的那五百亲卫精骑,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渡口距离大同城,还有近七十里地,而渡过恢河,应州城就在渡口南六十里外。
徐怀停马在恢河畔,眺望多年无人治理的恢河。
河水早就没有堤坝的约束,宽宽窄窄在草原上蜿蜒流淌,很多浅滩骑马便能渡河;此时已经近岸处的水面已经开始结有薄冰,天气越发寒冷。
他们在渡口处没有等候多久,日上三竿时,曹师利、岳海楼便着人传回消息。
大同城对朔州方向完全没有设防,曹师雄他们率两千骑兵昨日黄昏之前,也是先抵达他们立身的这处渡口,为应付怀仁等城的守军,先假装将渡河增援应州,入夜之后就趁着风高天黑,一口气往大同潜去,藏于大同城外的密林中。
清晨时大同毫无防备的照常开启城门,他们先安排数十死士扮作商旅,混在前往从恢河南岸往大同避难的民众之中,突袭大同西城胜德门,然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