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03章

第(1/2)节
    简修文要比刘康民高一点,也比况叶高一点,一个月未见,两人的身高已经差不多。

    况叶也察觉到他如今和简修文差不多高,那他现在的身高差不多应该有一米七五左右了。

    至于刘康民为何这般敏锐,也可能是一个月没见的原因。

    对于身高这件事况叶没有纠结太久,转而问起简修文两人这一个月探亲期间的见闻。

    两人变讲起这一个月期间的趣事,一路上的气氛也相当的和谐。

    经过仓库的时候,况叶把工具还回去耽搁了一会儿,后续三人继续回住处。

    回到住处后,简修文两人整理带回来的包裹的时候,况叶在厨房中烧水。

    其中一大部分是他自己用来洗漱的,下田后浑身都是泥,之前只是简单的清洁,回来后用热水洗一遍,在换上干净的衣物,整个人都舒服不少。

    少部分是简修文他们打扫房间用的,他们的房间一个月没有住人,灰尘积了不少得好好收拾一下。

    整理完这一切后,三人才开始准备今天的晚饭。

    晚饭比平时丰富些,主要是简修文两人拿出了家乡的特产,作为晚上的添菜。

    在吃饭的时候闲聊的时候,况叶问了一句之前在县城遇到的那名知青。

    况叶记得那位好像叫齐鸣海,不知道这次是不是和简修文两人一起回来的。

    听到齐鸣海的名字,饭桌上的气氛凝滞了一下,不过这气氛很快就消散开。

    简修文和刘康民,对视一眼,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

    “齐鸣海前段时间被单位接收,也就没跟着一起回来。”对于齐鸣海的事,简修文和刘康民都听说了。

    两人也想回城,但他们没有这方面的门路,听到齐鸣海回城的事,心中也相当的复杂,羡慕中带着点不甘。

    但他们也知道这不容易,这段时间也调整好了心情。

    只不过心中难免有点惆怅,不过如今倒是能平静的说出这件事。

    “啊?那是件好事。”听闻此事,况叶先是有些疑惑,不过很快反应过来。

    他知道知青下乡,还得持续到七十年代后期,倒是觉得能提前回城也倒是一件幸事。

    几年之后的知青下乡人数会骤增,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知青在农村的生活状况并不好,直到七一年后,政策规定开始在知青中招工、招生、征兵,知青们才看到些回城的希望。

    而高考恢复更是掀起了更大的希望。

    自从成为知青,况叶就努力回想之前所了解的有关信息,甚至翻阅了历史课本,才回想起这么点有关的记载。

    而这个世界具体的走向,和他原本的时空是否一致,还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好。

    不过怎么说,齐鸣海能在这个时候回去,都算是幸事。

    “嗯,是好事。不过下一批知青应该不久后就要到了。”刘康民聊起另外的一件事。

    “我们回来的时候,城里已经开始知青报名了,新的知青应该和我和康民的下乡时间差不多。”简修文想起他们还在家的时候,就有不少街坊邻居来和他们打听下乡的事。

    新一批的知青即将下乡,有些担心子女的父母,或者是刚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都想从他们这打听一下农村的生活。

    这样也算是为之后做些准备。

    “新的知青,也不知道九大队这边会不会有?”况叶听到这个小消息,就开口说了一句。

    他和简修文两人的下乡时间不太一样,是去年初秋的时节。

    其实一般知青下乡,是在每一年的春季。而他这一次之所以不同,原因是六三年下半年的时候,有领导层在各高校进行了宣讲,为了响应号召,在秋季又有了一批新的下乡知青。

    其实如今下乡的人不算多,九大队这边今年不一定会有新的知青。

    “这个就只有问大队长了,如果有新知青的话,大队长这边会提前收到通知。”刘康民回了一句
第(1/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