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失明后认错夫君 第106节

第(2/3)节
的人一向也半面不忘。重逢那日,晏书珩一眼就认出那是一年前同他卖莲蓬的孩子。

    对,尚且只是个孩子。

    即便她只比他小了五六岁,即便她如今出落得愈发动人,一颦一笑便能随意勾起一个年轻郎君心弦。可在他看来,那终究只是个有趣的小妹妹。

    重逢后,阿姒果真不记得他。

    他也从不随意与人产生过多羁绊,因而只一笑置之。

    但他习惯了被人惦记,只惦记他的人要么是有利可图,要么是意欲加害,哪怕仰慕也脱不开他晏氏长公子的身份。因而当从陈九郎口中得知这小女郎竟只因为随手一推,便记了他整整一年时,晏书珩心里涌起一股异样。

    但更多的是好奇。

    这小女郎为何明明记得他,却非要固执地假装对面不识?

    他生出了逗弄之意。

    不料她却恼了。

    那日,她红着眼回到马车内。

    晏书珩望着马车远去。

    殷氏众子弟前来与他寒暄。

    他说着客套的话,耳边却回响着她那句“你们大族子弟以利当先,把我们这些地位低微者的关怀当做廉价的消遣”。

    但也只是须臾,她的声音便从耳际消失了,晏书珩继续当着他左右逢源的晏氏长公子,和众人把酒言欢。

    只是在殷氏女嗤笑阿姒不知天高地厚时,晏书珩眉头微蹙了蹙:“一个孩子罢了,女郎何故较真?”

    殷氏女郎只当他出言相护是出于君子之仪,笑说是自己言辞欠妥,随后她将联姻之事摆上明面上。晏书珩淡声问:“有道是女之耽兮,不可脱也,女郎与我相识不过数日,连我秉性如何都未可知,不应审慎待之?倘若我是背信弃义的凉薄小人,届时女郎又该如何。”

    殷氏女郎笑了:“长公子不必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你我都明白,如今晏殷联姻比晏陈联姻利处更多。再说了,你我也心知肚明,世家之中何来真情?既无真情,何谈沉溺?只有那些寻常百姓、居下位者才会把真情看得比什么都重。”

    他笑笑,端起酒杯饮了一口。

    “女郎说得在理。”

    是啊,在世家之中,哪来的真情可言?也就只有那个涉世未深的小女郎,会因他顺手的一推,痴痴惦记了一年,会因真情被人用于取乐而红了眼。

    晏书珩最终只是一笑。

    过后,他陪族妹十娘前去置办首饰时,偶然见到一支蝴蝶步摇。

    晏书珩拈起步摇仔细端详。

    晏十娘打趣道:“长兄可是有了想送的人?让我猜猜,是哪家女郎勾了长兄的心,是陈氏女?亦或殷氏女?”

    晏书珩含着笑。

    “就不能是姜氏女?”

    第60章

    尚在金钗之年的十娘笑了。

    “长兄莫要以为我是个黄毛丫头,便不知道权衡利弊!”

    晏书珩淡笑道:“是啊,十娘都知道权衡利弊,长兄如何能意气用事。步摇的确是给姜女郎的,不过并非出于男女之情。

    “内疚罢了。”

    他轻叹罢,买下那支步摇,怕阿姒不肯收,便托姜珣转赠。

    原本只是猜测小姑娘家都爱漂亮首饰,并不打算让她知晓,只要能稍减她心中烦闷,便也足矣。

    但夜宴上,她因穿了身和他相似的玉白衣衫,被殷氏子弟暗讽成有意攀附、自作多情,看着小女郎埋着头,怯生生又无措的模样,晏书珩想到幼时初回晏家因笨拙而被奚落为乡巴佬的自己。

    他已许久未曾想起幼时的他。

    虽不喜殷氏小郎君捧高踩低之举,但晏书珩也不会因此损及两族关系,便只借着莫须有的救命之恩为她正名。

    不过,他不得不承认,那小女郎那一身白裙,很好看。

    可惜,她是姜氏女。

    若非宴后在桃林中的“偶遇”,只怕过后,他们不会再有更深的交集。

    晏书珩知道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