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失明后认错夫君 第89节

第(2/3)节
继,又因大乱折了不少族人,已日渐衰败。不过姜五郎姜珣文武双全,或能再兴姜氏。”

    阿姒还想再问,可姜菱似乎不大舒服,她便放她回去了。

    姜菱松了口气,低头出了小园,一出别院便碰见刚回来的晏书珩。

    她忙见礼:“中书大人。”

    晏书珩询问几句关于阿姒恢复如何的话,又问姜菱:“听闻姜医女入宫侍奉陈妃前,曾在姜氏待过?”

    姜菱心里一惊,但有了适才一遭,她很快稳住心神,不解道:“是待过几年,您为何问起此事?”

    晏书珩和善笑笑:“那你可曾见过姜氏四女,亦或可觉得阿姒眼熟?”

    眼熟二字让姜菱更是豁然开朗。

    难怪她会被遣送出宫。

    陈妃如此,已算格外仁慈了。

    姜菱谦和道:“姜菱不才。是恩师曾替姜家家主看诊,我只是一小药童,每每恩师前去姜家时,都是师兄师姐同行,只偶尔会用到我,因而对姜氏的女郎郎君们所知不多。”

    晏书珩轻轻颔首,又问:“那你可听闻姜四姑娘在姜家与谁最亲厚?”

    姜菱想想,觉得这不算什么不能说的事:“听师姐说,女郎身子骨若不常出门交游,独和其兄姜五郎亲近。”

    晏书珩若有所思地点头。

    姜菱行礼告退,走出几步又小心翼翼地叫住他:“中书大人。”

    晏书珩道:“何事?”

    姜菱垂下头,内疚道:“教我行医的恩师病重,我担心他老人家,打算明日便辞了医馆的活计回南边照料师父,险些忘了同您和女郎说一声。”

    听到恩师,晏书珩微怔,随即唤来穿云:“给姜医女支三倍月银。”

    姜菱暗暗松了口气。

    走出几步,晏书珩又问身侧一幕僚:“此前让你设法将姜五郎调回中书省予以提拔的事办得如何?”

    这是晏书珩特地嘱咐要提拔的人,心腹自不敢怠慢,回道:“荆州刺史处尚有事需姜珣操持,但文书已呈,再过数月当能调回建康。”

    “好。”

    晏书珩朝里走去。

    那幕僚虽相貌平平,但在建康士人中以风流著称,惹无数女郎倾心,连长公主都曾想招为入幕之宾。

    晏书珩打趣道:“今日有位同僚正为和妻子闹别扭而苦恼,向我讨教可我尚未娶妻,亦束手无策。恒之风流,可知如何才能讨妻子欢心?”

    幕僚腼腆一笑,言辞间却百无禁忌:“长公子折煞属下,属下只知道‘烈女怕缠郎’和‘投其所好’这两句话,别的实在是不精啊。”

    投其所好。

    晏书珩在心里过了遍这句话。

    回到竹园。

    阿姒正坐在窗下出神,低垂着的长睫当真像枚金质鱼钩。

    她总觉得,姜菱今日的不安似与陈妃有关,甚至和她也隐约有关。但这只是直觉和猜测。刚收回神思,余光瞧见一道绣着云纹的墨色袍角。

    阿姒抬头,撞上青年温柔的眼波。

    他身上仍穿着那凌肃的官服,似乎是刻意想让她习惯她穿着官袍的目光,温润眉间有几分清冷,像被霜雪压着的竹枝:“有茶水么?”

    晏书珩像个客人般有礼轻询,可这明明是他的地方。

    或许他想问的不是茶水。

    阿姒把玩着袖摆。

    “整座宅子都是你的,你想要什么,何需过问我这外客?”

    晏书珩在她跟前停驻:“我想要的,是这座宅子中唯一不愿属于我的人。如今这是座无主之宅,因为只有留下她,这宅邸才算有主。”

    阿姒想反唇相讥,却硬生生压下。刻意将心底讥诮软化几分,似嗔似讽:“惺惺作态!你要真舍得,把宅子送我,这宅子不就有主了?”

    晏书珩自行倒了杯茶,清茶入喉,稍显低哑的嗓音顿时清越:“这宅子中的一切仆从器物,我都舍得送给阿姒,只怕其中有的人,阿姒不肯收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