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21节

第(3/5)节
为熟悉虎蹲炮,顷刻之间便画出了虎蹲炮,并讲解出各处尺寸。

    原来虎蹲炮并非是一种型号,其形制虽然相同,可是还有不同的口径。最常用的有二寸口径,长两尺,重三十六斤;和三寸口径,长三尺,重一百二十斤两种。

    张顺听了非常高兴,便下令让刘钢带领工匠锻造此类火炮每样一门试用。这下子倒没了技术难点,当天晚上,刘钢就给张顺拿出来了大小号虎蹲炮各一门,请张顺观看。

    张顺只见面前的火炮倒不是很长,圆滚滚的,身上还带着五个铁轱辘,便下令让工匠试射。这一次试射倒是挺成功,连发三炮,大小虎蹲炮皆坚固如常。只是出现点瑕疵,那大号虎蹲炮挣开了钉着爪钉的钉子,但是问题不大。

    张顺又命工匠称了称重量,一个重四十斤左右,一个重一百三十余斤,皆超重了。不过,听魏从义说道:“这火炮重量,三十六斤和一百二十斤皆是理想状态,实际超重者不少,不影响使用。”

    本来张顺还想精益求精,不过后来一想,窦庄还正打的热火朝天,似乎没有那么大时间给自己慢慢精雕细琢了。干脆去掉铁箍,加厚炮壁,让工匠直接铸造起来。

    至于剩余的精铁,则干脆让省出的工人加紧锤锻,先锻造成铁板,再加工成胸甲使用。原来张顺见了这魏从义一身精铁明甲,看起来威武霸气,又不失防御效果。便假公济私,想给自己麾下的几员猛将也配上铁甲。

    第29章制作铠甲

    一骑当千是冷兵器时代英雄的梦想,这些单骑冲阵的勇将不仅仅出现在各自演义小说和评书话本中,更是在真实的历史中,也曾经大放光彩。

    其中原因不仅仅是英雄们有高强的武艺和疾驰的战马,更是因为英雄们穿着厚厚的铠甲,他们如同钢铁巨兽一般。刀枪不入,来往疾驰,将敌人的阵型冲击的七零八落。

    每一个男人都有一颗英雄的心,只不过前提是不会轻易地被敌人杀死。张顺手下虽然没有名臣良将,可是要说勇将却是不少。悟空、陈长梃、萧擒虎、张三百都是以一当十,以一当百之辈。奈何因为缺乏防护,张顺总是不敢轻易让他们冲阵。

    虽然后来紫金梁给了张顺几件棉甲,皆质量低劣,基本是也算是聊胜于无了。幸好张顺厚着脸皮在“紫金梁”处讨得一副明甲,便趁机送给和自己身材相近的陈长梃了。

    这明甲其实就是明铁甲,和棉甲不同,棉甲的铁甲片藏于棉衣之内,故而属于暗甲。时间线到了明末,由于财政困难和火器使用渐多的原因,棉甲越来越流行起来。

    特别是明末流行发射霰弹,火力密集,却穿透性较弱,正好适合此种铠甲。不过,随着战争越来越剧烈,火器的威力越来越大,棉甲的防御力也渐渐力不从心了。特别是在腐败的作用下,暗甲里面的甲片往往容易被缺斤短两。所以,明甲一时间反倒成为精良铠甲的象征了。

    可是张顺却别有想法,他认为这个时代,明铁甲也处于被淘汰的边缘,除非点出板甲科技树,否则棉甲也罢,明甲也罢,防护作用都不可靠起来。当然,身穿重甲也是可以的,不过多少非常时间非常手段而已,不能当成正常装备来用。

    于是,张顺结合后世防弹衣概念和板甲概念,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源,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铠甲。

    他在后世图书馆曾经看到一种用布层层缝制,制作的布甲,既轻便又能有一定防御力。只不过时间过去太久了,他记不清其他细节了。不过这并不妨碍他设计出明代的“防弹衣”。

    上次义军白送给他不少丝绸,这些被义军认为无用的东西,在张顺想来却是无价之宝。张顺前世是一个军事迷,可能是因为国家受到外来威胁的原因,他特别喜欢各种飞机战舰。

    在买下各种武器杂志以后,偶尔也会看一下陆军的各种装备和武器。其中有介绍防弹衣历史的文章中,便提到早起的防弹衣是用丝绸做成的,效果很好。

    于是,张顺便亲自招来马英娘,请她将丝绸叠在一起进行缝制成一块厚布。
第(3/5)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