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4节
第(3/5)节
休,劝说李际遇:“你有猛将之姿,我观你面相,却是有将相之才,理应做一番大业。”
李际遇心有芥蒂,难以开解,自是不理。
禹州至登封,有一百二三十余里。众人走了两日,到了唐庄附近,却是正好天色将黑。
在陈金斗撺掇之下,李际遇只得邀请众人去唐庄休息。这李际遇虽只是普通人家,不似任庄主富贵,却也自有一股豪气,村中民众多以之为首。
李际遇一言既出,村人多过来帮忙,凑了些酒食座椅过来,招呼这么一大帮人。他们这个运粮队伍,初时张顺未有细看。后来仔细一算,却是有船六艘;换成牛车,却整整有五十多车。
车夫算来有六七十人,有的一车一人,有的一车两人。押运者卫所兵有五十来人,李总旗麾下五个小旗全来了。再加上钱夫子和他带的几个奴仆,总计接近一百五十人。这对一个普通的村庄来说,招待起来也十分有压力。
众人好容易吃饱喝足了,才在村外搭起帐篷休息。只有几个领头分别借宿在村民家中。
张顺、马道长、陈金斗和刘应贵四人正是借宿在李际遇家中。这李际遇家中并无他人,只有一个妻子而已。
张顺见吃喝村民这么多,掌管钱粮的钱夫子只是提了一句给钱的事情,被李际遇拒绝后就安心吃酒不提,心里不忍。便向马道长借了几两银子,塞给了李际遇妻子。
李际遇知道这粮队本非张顺所有,哪里肯要,自是要还回来。张顺拒绝道:“李大哥,做人要讲义气,也要讲情义。你我一面之缘,你便如此豪气,我却是佩服。但是,你一个人安贫乐道,可曾考虑过兄弟、妻子的感受?你让我等好做,我万万不可使你不好做人!你讲义气,我等也要讲情义,否则便是我张顺不会做人。”
李际遇听了,感动非常。他素来喜看《忠义水浒传》,认为仗义疏财、义薄云天便是英雄,因此散尽家财结交豪杰,自己却只能和妻子过着清贫的生活。尽管如此,他也总是遇到一些忘恩负义之辈,白使了许多银钱。
反观这张顺年纪轻轻,只一番言语,让人恨不得替他生死,果然这才是真英雄也。
第8章收之桑榆
陈金斗心里很难受,他废了这么多口舌,最终还是没能说服李际遇“从龙”张顺。明明他李际遇已经开始动摇了,可是就差这么一口气没松口。
没办法,只好等到晚上没人的时候。陈金斗和马道长跑到张顺房里认其做主,这让张顺大吃一惊。本来马道长想等时机合适的时候再行投靠,可是担心陈金斗抢了先,只好联袂前来。
现代人对主公这个称号的了解大多数来源于《三国演义》,却不知道这样个词一般有两层意思:在国即为君臣,在家即为奴仆。
也就是说,除了没有卖身契以外,现在这两人也直接平白无故的给身为白身的张顺当奴仆了。
这使得感情有些淡漠的张顺也十分感动,保证道:“二位既然如此看得起张某,张某今后必然带领大家闯出一番事业。”
原来这张顺这两天也因为想起满清的血腥手段,产生了危机感。也激起了一番豪气,他下了决心,准备看看能不能走辅助李自成路线,来平定天下。
第二日,众人辞别李际遇及其村民,继续慢慢输粮路。当晚休息在少林寺附近村庄。张顺倒是想去大名鼎鼎的少林寺看看,奈何此时的少林寺还不是旅游景点,不对外开放。
再次休息一晚,大家草草吃过早饭后,又急急忙忙出发了。行了十几里,就到了轘辕关。
这轘辕关是洛阳八关之一,出了此关便是出了嵩山地界,这边是登封县,那边便是偃师县,距离洛阳却是不远了。这轘辕关也是军事重地,不过大明建国后,中原不知兵乱二百多年了,此关早已废弃不用。
这钱夫子催得紧,试图在天黑之前赶到洛阳。却不料到了轘辕关,却出了状况。只见前面乱糟糟的有一堆人,堵着路无法前行。
大家上前一看,却是有个穿着破
第(3/5)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