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241节

第(3/3)节
棣道:“这样说来,卿家以为……征安南得不偿失?”

    陈继道:“正是。”

    朱棣道:“卿家既这样认为,那么……”

    朱棣豁然而起:“那么就再好不过了,来人……取奏疏来。”

    此言一出,似乎早有准备,一群宦官从偏殿鱼贯而入,捧着一个个簿子。

    朱棣站起来,背着手,炯炯有神的盯着陈继道:“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朱高煦人等送来的奏疏,这上头,是他们从安南府库之中,搜抄到的情况。张安世,你识字多,你来念给他听。”

    张安世来了精神:“是。”

    于是,张安世上前,取过一份奏报,低头,便道:“前头的话,就略过了,我知道大家性子急,我直接报数目。”

    张安世盯着奏报,其实他自己也觉得匪夷所思,随即道:“今得粮……二百三十三万石……”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所有人都露出不可思议的模样。

    二百三十三万石是什么概念呢?

    大明的漕粮,也就是每年征收上来的粮食,最富裕的乃是南直隶,几乎每年的漕粮收入是一百万石上下,其次浙江、山东、江西,都在六十万石上下。

    单单这一京三省,就占了全天下漕粮的一半。

    而现在,区区一个安南,哪里来的两百多万石粮?

    第156章天降横财

    在所有人的认知之中。

    这安南和其他的蛮荒之地没有什么不同。

    充其量就是一个小号的北元罢了。

    居然有两百万多石粮,实在难以想象。

    而大明对于安南的认知,其实还停留在几百年之前。

    倒是颇有一些像是汉朝人对江南的印象。

    汉朝时的江南,因为那里丘陵和山峦众多,再加上到处都是水,北方人进入南方之后,往往无法适应环境。

    再加上那个时候生产力低下,江南没有得到开发,因此,人们对于江南的印象更多停留在蛮荒的概念,而当时的产粮区域,主要是在关中和关东的平原。

    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即是如此。
第(3/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