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 第185节
第(2/3)节
河之南打的有声有色,是因为中原没什么狠角色,张遇也好,刘国也罢,实力自然是有,但都不成气候。
燕国则不一样,从慕容廆算起,在辽东已经发育了六十多年。
族中名将如云,慕容恪名震天下,慕容垂勇冠三军,还有慕容评、慕容军、慕舆根、封奕、阳骛、皇甫真等名将名臣。
如此重大之事,不仅关系河北局势,也关系到兖州的未来。
李跃遂召来崔瑾、周牵、陈端、辛粲等人商议,糜进、秦彪等几个新晋的将领旁听,还有黑云郎中的高云、董超、祖正等人随侍卫在侧。
辛粲第一个反对,“河北遍地胡人,我等何必涉足?他日慕容氏南下,兖州可依托朝廷,与之对抗。”
辛粲嘴中的朝廷自然是江东。
“哼,朝廷?朝廷管我等死活?只怕慕容氏一来,朝廷又仓皇而退!”陈端不屑道。
江东坑害流民帅不是一次两次了,也就辛粲这样的人还对他们充满幻想。
江东能靠着住,母猪都会上树了。
崔瑾道:“慕容氏极有可能与襄国联合,邺城若败,慕容氏席卷河北,河南焉有我等立足之地?”
糜进道:“我黑云军未必就怕了他慕容氏!”
不是怕的问题,而是提前陷入与燕国的苦战,只会消耗兖州好不容易累积起来的一点家当。
兖州四战之地,要走的路很长很长。
秦彪拱手道:“既然迟早要与燕人一战,何必畏手畏脚。”
“大胆。”陈端斜了他一眼,不满他的锋芒毕露。
“属下失言。”秦彪连忙赔罪。
李跃甩了甩手,秦彪一向悍勇无畏,说话自然冲动了一些。
其实出不出兵,李跃心中已经有了决断,召众人议事,主要是看看他们的心思而已。
人心齐泰山移。
内部分歧太大,自然也就不能合力对外了。
糜进、秦彪代表黑云军,士气颇高,崔瑾赞同出兵,陈端不置可否,周牵一言不发,对军略没多少兴趣。
至于辛粲,一个文人也就忽略不计了,本来让他参加,也就凑凑人数,听听废话,活跃一下气氛,效果还不错……
“高云,汝有何见解?”李跃目光转向一旁的黑云郎。
第二百四十一章西归
董超、祖正二人资质平平,悉心培养,将来当一员冲锋陷阵的骁将没有问题。
高云却资质不错,小小年纪,武力远超同侪,军事推演,其见解令人耳目一新,虽不一定正确,却有独到之处。
李跃将他带在身边,也是为了让他见见大场面,树立信心。
众人的目光也转了过去。
这个在训练场上勇猛无畏的青年,居然脸红起来,说话也支支吾吾,“北……北……”
“汝为军人,当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安可畏畏缩缩,如一女子哉?”李跃喝道。
高云全身一震,脸上红润退去,神色逐渐坚定起来,“属下……以为我军必须北上!”
“信口雌黄。”辛粲叱道。
崔瑾温言道:“在座皆汝长辈,但说无妨。”
高云瞄了李跃一眼,见没有反对,越说越利索:“一者,渤海、河间、章武三郡多华夏族人,都督欲争锋河北,不可令其落入慕容氏之手,其二,慕容氏轻兵远来,邓桓掣肘于后,我军若阻于前,则彼必无久留之意!”
常炜、崔瑾眼神皆为之一亮。
连辛粲都说不出话来。
李跃哈哈一笑,“不错,我军可阻于前,而非与其决战!”
北上的好处很多,能将黑云军的手顺理成章的伸入冀州之东。
羯赵先立国于襄国,再迁都于邺城,导致胡人势力皆聚集于冀州之西,华夏豪族多聚集于冀州之东。
南皮石氏、浮阳逄氏、蓨县封氏等等都是渤海大族,这还是一个渤海郡,还有河间张氏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