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横刀十六国 第77节

第(2/3)节
是知道的,没有外面接济,很难立足,辛老才思敏捷,博古通今,定能成功,此事若成,辛老就是黑云山第一功臣。”

    自力更生太慢了,外部环境说变就变,上一次得罪了石宣,这一次拒绝了石韬,羯人未必会咽下这口气。

    虽说加强了与李农的联系,但羯人真打来了,李农会为自己出头吗?

    黑云山要抓住所有机会壮大起来。

    对比枋头、滠头的十几万羌氐,黑云山太弱小了。

    这些东西对江东而言,并不算什么。

    辛粲咬牙道:“属下尽力而为!”

    拱手退下后,旁边的周牵这才上前,一脸古怪之色,“大河之南诸势力,皆于江东暗通,将军向江东伸手,甚是高明。”

    “形势所迫,不得不左右逢源。”人穷就要多动脑筋。

    《汉书》有言:三考黜陟,馀三年食,进业曰登;再登曰平,馀六年食;三登曰泰平,二十七岁,遗九年食。

    也就是三年丰收才能余一年的粮,攒下三年的余粮叫“登”,两个“登”叫“平”,三个“登”才能算“泰平”。

    一个泰平需要三九二十七年……

    按这么算,黑云山简直穷的叮当响。

    而且丰收不丰收,不是光勤快就完事了,还要看老天爷赏不赏脸。

    去年又是水灾又是瘟疫,还险些冬天无雪……

    稍有不慎,不用别人来攻,黑云山自己就会崩溃。

    “属下约略算了算,以目今人口,壮丁每日三斤粮食,老弱妇孺每日一斤半,需收粮二十六万五千石方可维系,需田十万亩,汜水、洧水、索水周围良田四万七千亩,中田三万八千亩,下田两万三千亩……”

    汉魏时期,上等良田亩产粟米三四石左右,平均亩产两石上下。

    照这个算法,粮食勉强能维持一年所需,但想要余下一些,就有难度了。

    而且计算不可能精准,一年的收成充满了各种不可预料的因素。

    大雨、干旱、蝗灾、兵灾,随便一个就能让田地里颗粒无收。

    “也就是说,田仍然不够?”李跃揉了揉额头。

    周牵拱手道:“属下正是此意。”

    “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北面巩县的田种起来,到时候多修坞堡、营垒,防被洛阳的羯人,南面密县以西以北的田全部抢占。”

    洛阳盆地自古就土地肥沃,适合耕种,一场瘟疫,死伤无数,田地荒着也是荒着。

    而密县跟着张遇攻打轩辕山,现在拿他们点地,应该问题不大。

    周牵道:“耕作应当不难,难的是以后收割。”

    李跃笑道:“我们是山贼,还怕别人抢?他们抢我们的,我们就抢他们的!”

    巩县在洛阳盆地西北角,居高临下,到时候谁抢谁还说不定,斥候们干的就是这个勾当。

    周牵莞尔,“将军所言甚是。”

    “另外,私盐不可放松,可贩去荆兖等州,换取粮食。”

    “春耕之后,属下着力操持此事。”不知何时起,他的双鬓居然多了一撮白茬。

    论劳心劳力,周牵不在自己之下。

    李跃道:“前日斥候猎得几头黄羊,我再开个温补的方子,你调养调养,我等大业刚刚起步,多多保重身体。”

    周牵点点头,男人之间没那么多的矫情。

    黑云山变得更加忙碌起来。

    都这个时候了,李跃也顾不得爱惜马力,山上的牲畜们也全部出动,或拉车,或拉犁。

    人能活下去,它们才有活路。

    否则粮食不足,最先倒霉的肯定是它们。

    豫州自古就是产粮重地,这时代人口凋零,土地更加肥沃。

    上田中田种粟,下田山田种豆菽,能多耕种一分,就多耕种一分。

    连周围的塘堰都围拢起来,用作养鱼。

    每次李跃回黑云山,总能听到山上鸡鸭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