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97.第197章 大青关激战

第(2/3)节
吊桥的机括在三层、也就是城墙上的门楼机房里,太平军就必须不计代价往上攻!

    有人或许会说,只要安安稳稳在底层控制住水源,上面的守军就能不战而溃。但大青关的守军如何想不到这点,有着严格的日常规定:大青关的每一层都有单独的储水池,平日里可以防火灾,战争时能有效应对底层被攻占的情况。当初设计的要求,这些储备的清水至少可以保证守军三天最低限度的饮水需求。

    大青关内的守军,在拉起吊桥、隔断这些太平军跟陈武的联系后,可以从容反扑。三天时间,足够他们解决入侵的太平军了。

    所以,必须要往上攻!

    当然,水源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陈武带队攻进来的太平军中,有人身上带了足量的、可以污染水源的毒物。倘若里面局势实在无法挽回的情况下,就不惜在所有井水里投毒,迫使守军放弃大青关。

    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手段。

    若是用了,就算陈武自己夺了大青关,也会为水源而犯愁,必须下大力气重新打深水井,非常麻烦。如非必要,这个手段能不用就不用。

    正因此,在留了一队士兵专门负责那几口深水井后,太平军的主力,还是用到进攻之上。东路负责攻占大青关内的军械库,西路的人则会将留守士兵封在营房中,阻止那些今日不当值的守军集结成群。

    这个举动,毫无疑问的招来了反击。

    带队赶下来的那名守军大队长心里仍旧有疑惑,但眼下的情况,不管怎么看毕松柏一派都更加可疑。何况,别管究竟谁是谁非,拦住那些朝自己杀来的人总归是没错的。身为军人,绝无在没弄清局面时就束手就擒的道理。

    拦截的命令下来,赶来的百名守军分成两部分,居高临下拦住了进攻的太平军。

    “杀了这些徐克萨的党羽!为旅团长复仇!”

    降都已经降了,为了自己的前途和性命,毕松柏一咬牙,高喊一声,带头冲了上去,跟曾经的同袍们厮杀到了一起。

    因为大青关的独到设计,从外面打进来的敌人想要往上层攻、展开兵力会非常困难。相反,二层上相对开阔的地域和突出部的围栏,却可以让守军从容调动,甚至让弓箭手躲在后面射杀底层的敌军。

    所有进攻的太平军都知道,时间对他们非常不利。

    短促而激烈的厮杀中,大青关城头上的守军似乎已经发现什么,有人在连声高呼,更多的官军在朝下层赶来。不多时,大青关南门放下的吊桥猛的一震,在沉重的机括作用下开始缓缓拉起。雄关的南城墙之上,大量投石机和弩箭也调动起来,开始对还在往这边赶的最后一批太平军试射威吓。

    因为松江郡向来太平无事,大青关中的绝大部分守城武器,出于保养的考虑,都被送下了城头,只有不足四分之一安置在城墙上。可就算这样,雄关之上的无数城防武器也足以让任何军队望而生畏!

    紧随着这一连串反应,急促的警钟敲响。

    已经不知道多少年,大青关中没有响起这种最高级别的警报。两口大钟齐鸣,发出的洪亮钟声压过了厮杀声,穿透了厚重的砖石,在大青关中的每一个角落激荡,甚至传到了好几里之外,连大青关附近不远的小集市都能清楚听到。

    营房中在闷头睡觉、或者凑在一起大呼小叫赌牌的守军士兵,都被钟声惊动。

    整个大青关,迅速骚动了起来。

    跟先前的声音不同,这个警钟一响,毕松柏和宋无畏就知道大青关已经完全进入战备,留给他们的时间很少了。夺取大青关的计划,进入了最关键的时刻!

    很清楚局面的两名投降的大队长,一身武艺已经发挥到十成十。只恨自己平日里为什么没多训练一些,不能尽快杀出一条路。值得庆幸的是,就在这个时候,太平军分散带进来的大批弩箭集结完成。一共三批,每一批至少持有二十把弩箭。

    一片混乱中,能做到这点实在不易。

    放到大巴山整训之前的太平军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