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24.第124章 半郡沦陷

第(2/3)节
视,立即就变成了振奋和感恩。三十人中,一个威望颇高的头人高岳离,当即就带着这些族人向陈武宣誓效忠。

    因为跟帝国军有不可化解的仇恨,这批高昌射手的斗志绝对是义军中最坚定的一批。

    陈武也适时收拢人心,将高岳离委任成了步弓营的副统领,并且当众告知了他们这边步弓营的待遇。

    陈武对于手下的精锐战力,向来是非常大方的。广安郡那边的高昌族,过的生活又向来困顿穷苦,甚至冬天常有人饿死。听说自己这些新加入的人可以获得同等的待遇,这三十名高昌射手更是忍不住欢呼了出来。

    最吸引他们的,反而不是每个月的额外补贴,而是粮食管饱!

    “将军高义!”

    高岳离这时候千言万语,只汇聚成了这一句话。本来已经成了死囚,毫无希望可言,随时可能被推出去问斩。结果短短时间,人生际遇就出现了如此大的变化,骤然从苦海来到天堂,高岳离心中的感激,实在难用语言表达。

    “天公将军果然好手段。”

    四海商会的负责人、酷似老学究的卫齐家,目睹这一幕不由拍手称赞。与此同时,他也不由为陈武的消息灵通而感到惊讶。

    高昌族叛乱,毕竟是去年的事,又发生在相邻的州郡,加上很快被平定,引发的影响并不大。如果不是陈武提及,卫齐家都未必能想到,更不用说去买来一批死囚效力了。这位极短时间内窜起的反贼头子,果然是有点门道。

    “只是因势利导罢了,算不上什么,还得多谢四海商会能帮忙运来。”

    “天公将军说的哪里话,不瞒你说,我们商会其实也从中小赚一笔。只可惜……”卫齐家叹了口气:“最后一批货也已经出手了。”

    “在隆山,的确如此。”

    陈武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挥衣袖,端起了茶碗。

    卫齐家也识趣,见状借口还有事要忙,起身告辞。只是心里不免在嘀咕:这位天公将军信心还真是足。

    “不过,老朽说不定还真得往武安走一趟了。”

    ………

    轻而易举的收拢了这些高昌人的心后,陈武在隆山城内再没有了继续停留的价值。

    在善友会东进的第三天,太平营姗姗发动,同样踏上了东进的路途。

    这一次,他没有像在沂城、鹿山做的那样带上全城的流民,反而开始挑挑拣拣。义军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普通流民的用处没那么大了。尤其是那些老幼和妇人,带上也帮不了大忙,反而会白白耗粮食。最终从隆山带走的一万多流民,要么是跟太平军有关系的,比如那些匠造局匠人的家属,剩下的就几乎全是男性青壮。

    这样一批流民的价值极大,不管是用来做劳力还是驱赶他们攻城,都不亚于莫国豪、许世忠左右两路大军的流民。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这样的流民大军行进速度也更快。

    由于沿途的城镇基本都已经被前军攻破,陈武仅仅只用了一周时间,就赶赴了百里。这期间,太平义军的左右两路大军,也在不断的攻城略地。在郡城武安的第一警备旅团没动的情况下,整个太平郡的各县基本只能靠自己的城防营和临时招募的民团对抗。这种抵抗力度,面对几万流民、上千城防营精锐,显得力不从心。

    十月十七日,左路军围城三天后,攻破了朝景县。

    朝景县的县令上吊自杀,两大队城防营战死超过三成,剩余全部投降。

    十九日,右路军提前放出几队义军伪装成逃难的百姓,混进了池康县。有他们当内应,在大军攻城时暴起发难,池康县仅仅只抵抗了一天就被攻陷。休整一日后,右路大军继续东进,沿途扫荡了四五个村镇。从隆山出发时的流民虽然一路死伤逃亡极多,但总数不仅没少,反而扩充到了六万余人。

    与此同时,善友会的前军也大致跟两路大军齐头并进,一口气推进到了距离武安不足五十里的地方。

    如果把因为饥荒而十室九空的甘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