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5节

第(2/3)节
人走后,祭先这才对着之前那人道:

    “别院那还需继续监视,无论李然有任何动静,都要第一时间禀明于我。”

    “主公,您的意思是,此番李然前来郑国,有可能与此次齐国出手赈济卫国有关?”

    那人倒显得有些不甚明白起来。

    祭先看了他一眼,淡淡道:

    “季氏一路派人暗杀于他,虽是迫切凶险,可他李然前有羊舌肸之邀,后又与韩起是里应外合,把季孙宿给拘在了晋国。如此说来,此人若真是逃难,也该是晋国是第一选择,为何却要千里奔波来我郑国?”

    “此子智谋之深,当世少有人可及,无论他此次前来与齐国赈济卫国有没有关系,他的一举一动都要严加防范,切不可让他生出任何事端,明白吗?”

    要说这齐国赈济卫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今年卫国闹了旱灾,粮食绝收,眼下其境内已是出了饿殍。因此,卫国上下只能是对外求援。

    晋国身为霸主国,自是应该第一时间派人赈济。然而晋国因平丘之会,调动了二十万大军只为搞了个用来装点门面的演习。也由此而严重耽搁了农时。

    而眼下,晋国又与秦国在黄河边上对峙,所以,能拿得出手的粮食真就不多了。

    另一方面,齐国却也不知是受了什么刺激,竟是破天荒的准备派送一批粮食前往卫国。

    这种行为本身就极为反常,因为按理说,晋国与卫国关系可一直算是不错的,两个国家挨了又近,又是同宗。

    而齐晋两国又暗处较劲多年,如今帮了卫国,不就等于认怂了?所以,此事令天下诸侯都是大为不解。

    另一方面,郑国与卫国离着不远,祭氏早就得到卫国旱灾的消息,所以暗中也已准备好了一批粮食,打算是运往卫国做买卖。

    但是,当他得悉,齐国已经押了粮食往卫国去了。倘若让齐国的粮食先到了卫国,那他祭氏运过去的这一批粮食岂不就不那么值钱了吗?

    所以,祭先命人沿途时刻监视齐国粮队的动向,为的便是要时刻搞清楚他们如今的进展,以便在他们抵达卫国前,好将自己备好的粮食运抵卫国。

    可问题,就又出在了这儿。

    第五十九章闹个乌龙

    要说祭氏若只是要运自家粮食去卫国贩卖,那倒也就没事了。

    祭先早早的就可命人出发。那样的话,绝对是能赶在齐国运粮队伍抵达卫国前,便将手中的粮食个给卖出去的。

    可问题是,郑国官方也组织了一批赈灾粮,并且一并托付给了祭氏,委托他们代为运往卫国。

    而这批粮食,因为是子产诏令全国各地统筹上来的。子产如今又因为推行新政,与各个贵胄同僚关系都极为微妙。而这些土地又一大半都在他们的手上,所以组织起来就极为缓慢。

    这就好比你一边砸人饭碗,一边却别人给你办事,这能有效率吗?

    所以官方的这批赈灾粮,就一拖再拖,祭先碍于情面,自然也不好催促子产,所以只能一边干等着,一边干着急。

    如此一来,他自己的粮食自然也不好就这么堂而皇之的运到卫国去贩卖了。毕竟,郑国的官家粮都没运去,你一贵族的粮食先运去了,这叫卫国人以后该如何看待郑国?敢情你郑国是先做买卖狠赚一笔,再假装做好人是吧?

    这要传出去,郑国官家的颜面还往哪搁?

    祭先从商多年,自然对此间关系是了然于胸的,所以他自家的粮食也只能继续等着,不敢直接运往卫国。

    那这件事为什么会与李然有关呢?

    答案是,祭先这边一早就收到消息,齐国运粮的事,就是李然怂恿的!

    消息是从齐国传来的,说是晋国由于运往卫国的赈济粮不多,又碍于自己的霸主地位,便有点过意不去。

    毕竟是自己一附属小国如今有了灾,现在都赈济不了。这事无论说到哪都是不怎么光彩的。

    于是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