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四十七章当今大离与两位武夫

第(3/4)节
细声细语道:

    “听说大将军对于先帝之死,提出了疑惑,而且封册新皇一事,也有一些其他意见。”

    “于是……他便带着铁骑,连夜赶回了,那一天,整座京城都能听到城外数里外的马蹄声,也……也不知道是多少铁骑,然后,贤王便派人打开京城最大的城门,一直敞开着,他则是带着禁军去郊外接应了。”

    赵戎嘴角一牵,只是这一次没再言语了,依旧安静倾听。

    云娘轻轻吐了一口气,“不过后来,大将军和贤王都是孤身入城进宫的,兵马都留在了城外。”

    虽然这些事,大多数是云娘的道听途说而来的,不过既然有风声传了出来,在朝野流传。

    可能会夸大其词或过分曲解,但是也必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让人摸清着大致的形势。

    约莫半柱香后。

    赵戎心中默念:

    大离朝堂,孤儿寡母,和两位武夫?

    嗯,其中一个还是前两者的叔叔和小叔子……

    很快,他抬目,询问道:“后来呢。”

    云娘摇了摇头,“那几天的风声很奇怪。前些时候朝野还在传,说什么小太子年幼,又是要长于妇人之手,即使独孤皇太后贤惠有德,知礼守礼,可是也难免会让太子性格不妥,不适合守住太祖骑在马上打下来的疆土与皇位。”

    “结果没过两天,文武百官、贤王,都一致的公开表示,只有太子适合继承帝位,他们全力拥护。至于大将军,则是没有了动静。”

    “而且朝野的口风也一转,大家都说是小太子至孝,小小年纪就在先帝棺前痛哭的晕死过去。独孤皇后更是忍着病痛在大殿守灵,甚至三天不吃不喝,消瘦不已,十分憔悴。甚至有人说,是如此的至纯至孝与亲情,当日被贤王和大将军目睹后,让他们沉默了下来,最后默契的放下了矛盾,认可了小太子。”

    “至于此前所说的小太子的成长,不是还有久经沙场的叔叔贤王在吗,可以多教导教导,与独孤皇太后一起教育幼帝。”

    云娘轻轻一叹,顿了顿。

    赵戎挑眉。

    云娘继续道:“于是,后来没过几天,太子便众望所归的登基了,乱象便也过去了。不过,后来听人说,大将军在太子登基的瞧夜,突然离京了,没有参加大典。”

    “现如今,独孤皇后大离的皇太后,垂帘听政。贤王也被任命为了摄政王,两位大贵人一起辅助朝政。”

    赵戎点头不语。

    云娘似乎想到了什么,小心翼翼道:“老爷,赵公子,你们现在来大离,是要给咱们的离皇封禅的?”

    顾抑武点头,“没错。”

    云娘思索道:“当初先帝驾崩前,也准备封禅的,这事是当时朝上朝下的头等大事,咱们大离百姓也在盼着先帝的封禅之礼,只可惜……不过虽然新帝年幼,但现在看来,是要继续封禅了,也算是众望所归了,完成先帝心愿,同时给咱们大离祈福,都是一样,唉,虽然迟了,但也来了。唉,也指望以后能继续太平。”

    真的都一样吗?

    离太祖和现在的新帝,举行封禅大礼的意义当真都一样?

    赵戎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当初离太祖请林麓书院儒生来主持封禅,是为了彻底奠定帝位皇权,为大离以后的宏图伟业,做准备。

    而眼下新帝的封禅……

    似乎有相同的地方,只是这两位大离皇帝所处的形式确实完全不同了。

    而眼下的大离……也不同了。

    赵戎眯眼。

    当初孟学正下山,虽然不知道是外出办何是,但是应该是答应过要给离太祖封禅的。

    而一个月前,离太祖驾崩了,此事本来该不了了之,毕竟封禅都是给贤明君王准备的,大家都要有自知之明。

    只是现在看来,估计是那位新帝……不对,他太小了,除非早慧,否则根本不懂事。

    所以,应该是他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