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 第101节
第(2/3)节
赶到后,贼虏虽转攻阳和,但是当时大同已鏖战多日,多处城墙损伤累累,军马不足千匹。”
“尔后也先攻陷阳和,主力攻土木,却派遣偏师,骚扰各隘口,大大影响了大同后勤辎重的转运,这次几个边将弃城而逃,更是雪上加霜。”
陈懋感到一阵头皮发麻,紧咬着后槽牙,道。
“这么说,大同已经成了一座孤城?”
要知道,关内诸多隘口的防御网络,除了作为第二道边防线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承担后勤转运的功能。
先前惊闻几个守将弃城而逃,老侯爷只顾着生气,经于谦这么一提醒,才猛然反应过来。
如果说各处隘口都守备空虚,甚至有些地方都敢弃城而逃,那么大同的后勤转运该怎么办?
阳和就在大同的旁边,阳和被陷,周围的关隘必定难以守住,如此情况之下。
大同虽有坚城可依,但是无异在整个防御网络当中,被孤立出去了!
不过话问出去之后,陈懋就反应过来,皱眉道。
“不对,若是大同向京师的路线完全被切断,那这些日子传来的军报又是从何而来?”
第121章被抢词儿的老大人们
陈懋着急的神色,也让在场的其他大臣忍不住忧虑起来。
要知道,大同城素来被称为“北方锁钥”,东连宣府,南接并州,西界黄河,北控沙漠,是京师的重要屏障,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大同和宣府,可以说是大明的边境防卫线上,最为核心的两个重镇。
大明几乎一切的边境防卫布置,都是围绕着两座重镇来构架的。
而且和阳和不同的是,大同城是真正的墙高城深。
从太祖时起,大明曾经数次增建大同城,时至今日,大同城墙夯筑结实,外包青砖,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兵城。
这一点,从郭登凭借一万余人,可以在也先数万大军强攻之下,固守无恙便可看得出来。
阳和关虽称为关,但是实际上只是一座小城,日常驻扎人马不过一卫。
也先占据了阳和,无非是在边境线上撕开了一道口子,能够使其越过边境,冲入关内。
但是一旦大同失守,那么大明的边防线,就等于被人拦腰砍断。
凭借大同的坚固城防,也先进可攻退可守,就像是在大明头上时刻悬着的一把宝剑。
如此重要的军事重镇,如今有可能成了孤城一座,老大人们如何能不着急?
见此情况,于谦倒是苦笑一声,连忙摆手道。
“陈侯言重了,大同局势虽不乐观,但还不至于到孤城的地步。”
“这些日子,贼虏虽骚扰各处隘口,但是也只是以掳掠为主,即便攻下,也不曾驻守。”
“所以大同到京师的线路,并没有被断绝,只是后勤运输上,艰难了些罢了!”
听了于谦的解释,老大人们才放下心来。
这话说的也是!
真要是大同危急到了孤城难守的地步,于谦这个兵部尚书早就坐不住了,哪还能安安心心的在京城练兵。
这个时候,朱祁钰开口问道。
“陈侯问起大同,可是想要内外合围?”
陈懋点了点头,拱手道:“陛下英明,的确如此。”
想了想,老侯爷指着地图道。
“按照刚才的推演,也先若要出兵,则大概率从阳和而入,攻白羊,紫荆,倒马三关。”
“关外地势平坦宽阔,虏贼善骑射,来去如风,然若入关内,则必受地形所限,战力大降。”
“待也先大军入关,我京军便可倾巢而出,死死将其拖住。”
“大同毗邻阳和,待战局胶着之极,郭登自大同出兵,强攻阳和,一旦功成……”
话至此处,陈懋的眼神顿时变得杀气逼人。
“一旦功成,也先的补给路线便会被即刻截断,我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