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皇兄何故造反? 第52节

第(2/3)节
大臣们死的太多,一时之间难以找到这么多资历威望都足够的候选人,二是结果大家心中早已有数,不过走个程序,故而王直只报了票数最高者。

    “此次廷推,兵部尚书得票最高者,兵部侍郎于谦,户部尚书得票最高者,户部侍郎沈翼,恭请王爷决断。”

    朱祁钰点了点头,命人从王直的手中,接过票数的结果,用朱笔在上头写了个准字,道。

    “以廷推群臣之意,擢兵部侍郎于谦为兵部尚书,掌兵部一应事务,擢户部侍郎沈翼为户部尚书,掌户部一应事务,二人接令!”

    于谦和沈翼二人出列,叩首道。

    “臣等二人谢朝廷恩典。”

    虽然今日结束之后,吏部才会重新拟定调令,铸造官印,启动正式的任命程序,但是那都是程序上的东西。

    经过了群臣廷推和郕王核准的于谦和沈翼二人,现在已经可以被称为六部尚书,正式踏入九卿的行列了。

    随即,王直和沈翼二人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于谦却仍站在原地。

    按照之前议定的程序,接下来应该举行的,是廷推京营提督大臣,此乃兵部执掌,所以他也就没有回列,而是等着朱祁钰开口。

    不过没等到朱祁钰开口命他主持廷推,却反而等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只见武臣序列当中走出一人,手里捧着一本奏疏,上前道。

    “臣南京中军都督府都督丰城侯李贤有本上奏。”

    第55章臣有本奏

    朝会,尤其是这种百官同时参与的大朝会,自然是有严格的仪典规制的,甚至会有专门的礼官和巡查御史负责纠察风仪。

    廷推六部尚书之后,便是廷推京营提督大臣,这是事先定好的规矩。

    照理来说,李贤这个时候出列,其实是破坏了规矩的。

    所以他话音刚落,便有御史出来奏道:“郕王殿下,臣弹劾丰城侯李贤朝会失仪,僭越失礼,扰乱廷推,请治其罪!”

    李贤瞥了一眼接连站出来的两三个御史,淡淡的道:“既然是廷推武臣,本侯身为中军都督府都督,如何不能出言?”

    那些御史却不理他,道:“殿下,朝会仪典程序,礼部早有定制,若丰城侯若所异议,理当在朝会之前,与礼部商议,如此在朝会之上,贸然出言扰乱廷推,实乃失仪,理当治罪。”

    李贤倒也不气,同样拱了拱手道:“殿下,臣所奏之事,其中便有和接下来的廷推有关之事,故而臣需得提前禀奏。”

    话音落下,一旁的九卿重臣,皆是目光沉了沉。

    说到底,勋戚还是对于由兵部提名京营提督大臣,有所不满吗?

    正欲开口说话,却见上首的朱祁钰伸手往下压了一压,语气温和地开口道。

    “诸位莫急,朝会虽有规制,但丰城侯既然说了,所奏之事与廷推有关,不妨耽搁片刻,听完再说!于尚书,接下来的廷推,合该由你主持,你意下如何?”

    听了朱祁钰的话,底下一干群臣本想反对,但是又听朱祁钰点了于谦的名,于是又将话咽了下去。

    他们相信,作为新晋的九卿之一,于谦会代表他们坚持立场的。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于谦拱了拱手,道:“遵殿下令谕。”

    这下别人想反对都没法反对了,总不至于为了一个区区的失仪之事,反驳堂堂兵部尚书吧。

    尤其是在这大朝会上,一干武百官,勋贵武臣都看着,不得被嘲笑臣内斗嘛

    于是底下一干群臣,望着于谦的目光都多了几分不满。

    于谦自然感受到了,但是他并不在意,那日在集义殿中,郕王将他单独留下,说要将京营交给兵部执掌,他本是不信的。

    甚至于直到现在,于谦仍旧对于郕王能否办成此事持怀疑态度,但是若是有此机会,于谦也定会尽力把握。

    没别的原因,是因为在这种局面之下,京城的防卫必然要依靠京营,如此一来,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