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皇兄何故造反? 第42节

第(2/3)节
的角度,大多时候,应该做的也是加强皇权。

    但是

    这是没有做过皇帝的人的想法。

    朱祁钰当了七年的皇帝,又看过大明数百年的兴衰,他心里清楚。

    皇权和臣权,只有相对平衡的时候,才是最佳的状态。

    他自然清楚,臣权过强,会欺压皇权,但是他有自己的考虑。

    一则,内阁的设立,是对大明有利的!

    这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抛开臣权和皇权的关系不谈,内阁实际上起到的作用,是调和内外,提高了政务处理的平均水平。

    说到底,将朝廷所有的政务都寄托在君上一人的身上,是有风险的。

    如果君上是明君,自然一切皆好,但是若是昏君或是能力不足,政务的运转就会大受影响。

    内阁的大臣,至少是经过千万士子当中筛选出来的,处理朝政的基本能力是足够的。

    将朝政寄托于制度,而不是寄托于皇帝的个人素质。

    这一点是对大明的稳定有利的!

    除此之外,朱祁钰认真反思了前世自己失败的原因,除了重病和没儿子之外。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政维系于君上一身。

    所以他只要一病,三日不曾视朝,政务就堆积如山,朝臣就人心惶惶。

    真正是“国不可一日无君”

    他做皇帝的那几年,励精图治是励精图治了,自己的身体也累垮了。

    所以适当的分权,是必要的。

    何况事实也证明了,内阁终究不是宰相。

    即便是有了票拟之权,也是代行皇权,一个“代”字,便能死死地锁住他们。

    有明一代,即便是内阁势大的时候,和皇权的斗争也难以取胜,倒是不必过于忧虑。

    至于臣势大

    朱祁钰也自有他的考虑。

    故而他没有多说,只笑了笑,道。

    “金公公所虑有理,不过此时特殊时期,我等当同舟共济,不必囿于权术,你自去办便是!”

    闻弦歌而知雅意,金英一听,就知道朱祁钰在敷衍他。

    不过这个时候,朝廷倚重的就是臣,后宫的太后娘娘插不上手,朱祁钰这个郕王又不反对,他就算是心有担忧,也阻止不了,只能拱手称是。

    这头两人说这话,外头有两个小内侍走进来,在成敬耳边说了几句,递上了一份锦帛。

    成敬听完之后,脸色一阵变化,然后便让两个小内侍退下。

    走到朱祁钰的面前,成敬古怪地看了一眼金英,将手中的锦帛递过来,然后低声道。

    “王爷,刚刚礼科来报,太后娘娘下了懿旨,册立皇长子见深,为皇太子,诏旨礼科已经副署,发去礼部了”

    第42章册立太子

    听到成敬的话,朱祁钰倒是没什么反应,接过锦帛,翻开便看了起来。

    这道旨意是发给礼部的,倒也不必他来跪接。

    展开一瞧,倒是让朱祁钰有些意外。

    “迩因虏寇犯边,荼毒我大明百姓,皇帝深恐虏贼祸我大明祖宗社稷江山,不得已而亲帅六军往正其罪,不意虏贼狡诈,皇帝被留虏庭,吾哀痛之下,尚念臣民不可无主,朝廷不可无君。”

    “兹于正统十四年八月二十一,于皇庶子三人之中选其贤而长者,曰见深正位东宫,仍命郕王为辅,代总国政,抚安天下。”

    “呜呼,国必有君,而社稷为之安,君必有储而臣民有所仰,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看完之后,朱祁钰略略皱起眉头,不过随即便展开来了。

    刚才成敬说,这道旨意是发给礼部的,实际上这个说法不准确,这道旨意,实际上是明发天下的。

    只是因为册立皇太子的事宜,由礼部主管,因而由礼部代为承旨。

    册立东宫是大事,朝廷自有一套繁琐的规制。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