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皇兄何故造反? 第34节

第(2/3)节
儿子的行为感到愤慨,反而一力遮掩,甚至授意自己的总管太监,想要替敌酋说谎。

    当真是可笑至极!

    不过于谦也不是吃素的,两句话便堵死了他的话头。

    刚刚于谦的那番话。

    除了点出了具体的时间,还特意强调了一点。

    那就是瓦剌平章阿剌知院亲自出迎,阿剌知院是也先的心腹,既然他出面了,就说明也先肯定收到了这笔金银。

    如此,加上李永昌之前的话,便坐实了也先贪欲熏心,得寸进尺的丑恶嘴脸。

    当即便有大臣站出来,道。

    “王爷,若仅是金银财帛,我等便是穷尽家财,也定救天子于危难之中,然贼虏欲壑难填,今日要金银,明日要城池,后日便敢使我大明俯首称臣,此等气焰,断不可助长!”

    第33章头铁翰林院

    朱祁钰循着声音望过去,是刑部侍郎江渊。

    如今的六部当中,唯有吏部和礼部还有尚书坐镇。

    剩下的四部中,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野俱死于土木之役,工部尚书石璞和刑部尚书金濂,在年前便已随军前往浙江等地平叛。

    因此,这兵部,户部,刑部现在都是侍郎做主。

    江渊的这句话,在现在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代表刑部的表态。

    六部当中,王直和胡濙两位老大人,资历深,份量重,轻易不会表态。

    都察院这边,陈镒和于谦是一队的,但是作为七卿之一,他需得防备王直和胡濙的态度,也不能太早亮明态度。

    因此,如今能够算得上明确态度的,只有于谦代表的兵部,俞士悦代表的大理寺和江渊代表的刑部。

    还剩下的,就是户部,工部和翰林院。

    工部的情况比较特殊,尚书石璞年前便离京了,工部事务侍郎刘中敷在掌事。

    但是今年七月,刘中敷的老母亲因病去世,他不得不按制丁忧,又因为天子亲征在即,工部暂时掌事的是一个郎中。

    虽然因为掌事的缘故,得以列席,但是在一群正三品以上的绯袍大佬中间,着实没有什么说话的余地。

    翰林院这边,做主的是陈循和高谷。

    陈循刚刚表过态了,高谷没说话,但是他一向和陈循步调一致。

    那么现在还未表明态度的,便是户部。

    户部如今的掌事的,是侍郎沈翼。

    此人在朝中,一向中规中矩,谨慎小心。

    见殿中诸大臣都赞成拒绝也先,王直和胡濙,陈镒三位大佬,虽然没说话,但是也没有反对。

    于是,沈翼斟酌了片刻道。

    “臣以为,此时当上下一心,我等虽欲救天子于险境,然也当遣使审慎商议如何迎回圣驾,不可一味听从贼虏之言,乱我朝野之心。”

    这番话说的很符合沈翼的风格,两不得罪。

    但是态度基本上也算是鲜明。

    可以遣使去谈,如果真能救回天子,也可以商量条件,但是不能一味的退让,更不能被人家一言一语的不断敲诈。

    朱祁钰点了点头。

    于谦,江渊,沈翼三个人加起来,六部中有三部都已经摆明了态度。

    去掉一个没有存在感的工部,再加上寺监中唯一有实权的大理寺。

    六部和各寺监这边,基本上算是暂时统一了意见。

    当然,这是在王直和胡濙这边不出岔子的情况下。

    不过前头已经说了,两位老大人资历深厚,份量很重,不到最后是不会轻易表态的。

    那么剩下的,就是都察院,翰林院和六科。

    都察院这边,左都御史陈镒肯定是和于谦是一致的。

    但是都察院的体制特殊,各个御史的独立性很强,陈镒顶多了能够影响三分之一左右。

    不过这次议事,来的都是各部院的掌事官,陈镒只带了几个掌道御史过来,想必也是心腹,所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