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大明嫡子 第499节

第(2/3)节
顾低着头,听到添茶声便提溜着茶壶上去添水,心里头还唯恐自家的粗茶会让衙门嫌弃。

    只是衙门现在的心思明显不在茶水究竟有几分春意上。

    “刚得到的消息,至圣先师一门,尽数被皇太孙殿下问罪,正在发回应天。”

    一名自个儿撑着伞的青袍官员,进了太平里一间可以眺望东边东水关码头的茶楼二层过廊下。

    拍了拍衣袍上的雨水,且落着座,便轻声解释了句。

    “消息早就到了,昨夜城门落下前便有消息进城,算算日子,大概这两日就会到京。”

    席间早到的一人抬头看向来人,淡淡的回了一句。

    “听闻……殿下拿到了不少的罪证,都是实打实的,容不得半点转圜。”

    刚到的青袍官员,侧目看向一旁出自都察院的同僚。

    都察院那人眉头皱了下:“罪证到底如何,还得等锦衣卫的人送回京,朝堂上分辨清楚了才能知晓。”

    “只是昨夜得到的消息,好似还有勾连塞外的事情,若是如此,也不必朝堂分辨,且不说陛下如何想,便是那些勋贵武将也容不得这样的事情发生。”

    茶桌前,众人皆是沉默。

    孔家不论做了什么,在朝中总还是能靠着几分千年来的薄面,说和说和的。

    可现在确凿了和塞外的前元余孽有勾连,那满朝上下,文官们自然不可能再敢说什么。

    那时候,只要有人多说一句话,朝堂上的功勋武将就能将官袍脱下,亮出他们这些年积攒下来的满身伤痕。

    拉着每一个开口的人,恶狠狠的询问,那些伤痕到底是怎么来的。

    甚至于,他们还会主动的指出那一道道的伤痕,都是在哪一场驱赶元人、恢复中原、守御边塞、犁庭草原的战争中留下的。

    如今大明开国不过二十八年,朝中和地方上,无数追随着皇帝创立大明的将领都还健在,甚至是正值壮年。

    孔家勾连塞外,那就是无视这些人在这些年里的出生入死。

    若是朝中不能公允处置,便是功勋武将们,就能将应天城三大殿的顶给掀翻了。

    皇帝还不会说半个不字。

    “只是不论孔府到底如何,若是以此论罪株连,天下人会如何说?这圣人世家,往后又该如何?我等受圣人教化之人,又该何以自处?”

    终于,有人问出了在座所有人的心声。

    孔家代表的是中原儒家的门面,是千年的圣人世家,是中原当之无愧的文官第一,士林魁首。

    孔家倒了。

    儒家又将如何,理学又该如何。

    他们这些在朝为官,以及家中子弟、门生、故旧无数的人,往后又该如何行事自处。

    “欲……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乎?”

    有人试探性的提了一句,目光看向在座众人。

    “天下文脉不能断,士林不能乱。若为九族之罪,则我等断不能袖手旁观,与情理不合,有负圣贤教化。”

    “然,陛下取仕我等,坐居朝堂,牧守地方,抚慰社稷,我等亦不可忤逆似孔府。”

    “此事难矣。”

    桌边一声长叹。

    “可要是这样说起来,前次陛下御门听政,我等以河南道叛乱、张志远久不平定山东道叛乱之事,谏言陛下惩治,开监军法,便是我等之错了?”

    这话是兵部的一名郎中说的,上一回奉天殿前御门听政,他便也有参与弹劾和进谏。

    这时候翰林院的一名官员开口道:“上一回的事情,因为秦王殿下而无疾而终,只是陛下那里恐怕还是悬而未决,对我等只怕是有些不满的。”

    “孔府不能绝了!”

    忽的,有人拍着桌子站起身,目视在座众人。

    一道道目光抬起,看向此人。

    “殿下这是要灭孔!不论孔府是否有罪,殿下都必然会如此做!这点,诸位可曾想过?”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