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82章

第(1/2)节
    他早在瓦剌犯边之前就曾提议过朝廷多加提防,强将练兵。曾在正统年间提出过推举武职,延纳人才,拓宽军事名额的补充渠道的措施。

    后来在团营制形成前期和常态运作之上也有不小功劳,不仅亲自操练团营士兵,而且在指挥作战上也提出了很多具有实用价值的建议。

    可以说,和徐有贞一样,他俩都是标准的有用(能力)垃圾(人品)。

    区别只在于,景泰从来没相信过徐有贞,只是因为他事办得好所以才让他得以升上高位。

    而对于石亨,虽然景泰也知道他的人品一般,但考虑到中央能用的武官就那么多,石亨又是因为他才能从罪人翻身回侯爵,之后更是被他提拔到了提督的位置之上。

    所以,在景泰八年,朱祁钰由于病重而无力亲身祭祀的时候,他还是选择相信石亨,认为他已经被绑在了自己的这条船上,将自己的身体状况告知了对方,让石亨代他主祭。

    这也就成了最后悲剧的源头。】

    天幕上,原本所有的画面霎时淡去。

    只有一行泼墨淋漓的行书占据了整个屏幕:

    ——夺门之变。!

    第38章

    大石终于落地了。

    朱祁钰近乎漠然地看着那一行行书。

    满室是静默着的朝臣,此刻不论是坚毅者还是圆滑者,都安静地等待着他们历史上既定的命运。

    【首先,我要在这里提出一个暴论:

    夺门之变的本身,是一场多方偶然之下,因为夺门一党的个人利欲熏心而导致的宫廷政变。它的根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景泰继位和易太子事件上去。】

    【皇位的传承需要法统,而法统的来源往往只会有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这两条依据。

    所以我们的永乐大帝朱棣,当年上位之后,都要反复强调自己登基之时是实际上的朱元璋的嫡长子,宣布自己是有法统在身的。】

    原本聚精会神看着天幕的朱家父子一惊:怎么又跳到他们身上来了?

    但这话倒是解开了朱元璋心中关于老四是怎么上位的疑惑:看来他最后还是觉得孙子能力不足,前头的老二老三也没活过他这个当爹的,最后才让老四继的位。

    而老四最后都成他实际上的嫡长子了,继位时候都要不断强调自己的法统。

    害……朱元璋皱着眉,半是苦恼半是纠结地叹了口气。

    他现在是想立老四了,可是老二老三又怎么办呢?难不成在知道他们早死的消息之后,他这个当爹的还要为了老四能正常继位而冷眼旁观下去吗!

    他压根没想过朱棣是非正常继位的可能,只把儿子这份反复宣称当成了一种无可奈何:

    ——毕竟标儿虽然去了,但标儿还有儿子啊!

    杀伐果断,但偏偏在儿孙事上下不了狠手的洪武皇帝难得地迟疑权衡起来。

    【可是景泰的法统就相当尴尬:

    他要是按父死子继,继承的是宣宗的法统,那么就要否认掉当了十四年皇帝,名正言顺嫡长子继位的堡宗的法统,否认掉前面十四年正统朝臣的打工记录。

    很显然他办不到。

    于是他就只能按兄终弟及,继承堡宗的法统。但偏偏堡宗又没终,尽管后来补了各种禅位手续,可太子依旧是堡宗的血脉,那么他本质上依旧是个小宗。

    这就出现了宗统和君统不能统一的尴尬局面,使得朱祁钰不得不面对如果坐视不管,那么他就只是个“看守皇帝”的情况。

    针对这种局面,朱祁钰在景泰三年的时候做出了自己的尝试——易太子。

    废除堡宗血脉的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从源头上确保皇位法统的转移,彻底从堡宗一脉改到自己这一脉手上。】

    “这也算不上错吧?”

    朱棣代入了一下,忍不住分析起来他这曾孙的心理。

    “虽然礼法大义上说不过去,但是朝臣也不是
第(1/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