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2/2)节
法家学说。或者说,更准确的评价,理当是他的曾曾孙子汉宣帝在多年后发出的肺腑之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刘邦:……不是啊,好孙子,你怎么……能在汉朝的史家笔下,混的跟一定会被批判的始皇一个待遇的啊。
刘恒:……我的好大儿,你是真的能折腾啊。
隔着时空,这对亲父子的脑回路竟然碰撞到了一起,对上号了。
——这小子未来是干了什么好事,让这“西汉著名史学家”这么膈应他啊?
他们可能没有想到,这世界上也许还有一种情况,叫做子债父偿。
刘彻:我爹爱我,怎么,有意见?(自信)
—
除此之外,刘邦品味着那句霸王道杂之。
——嗯,真不错,确实是他的真心话了,这位宣帝也是他的好子孙啊!
【他的老师当中,最为著名的一位便是刘恒为他挑选的名士,晁错。
晁错是颍川人,为人“峭直刻深”,少时追随张恢学习法家申不害、商鞅的刑名之学。后来又被朝廷派去跟随伏生,学习儒家的《尚书》,回来之后就已经能够灵活运用。可以说是儒法兼通的人物。
他儒法相济的政治思想,可以说对于年少的刘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做太子的时候,刘启就对他的政治智慧极其欣赏,经常采纳他的谏言,以他为自己的“智囊”。
第(2/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