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章

第(1/2)节
    ——大汉最终灭亡了。

    刘彻却似乎并没有恼怒:“秦朝取代周朝,我大汉取代秦朝,若是将来有什么如高祖一般的人物出现取代大汉,可能便是天命如此了吧!”

    气氛一时冷凝,主父偃在同僚疯狂地使眼色下,硬着头皮对刘彻说道:“圣上,天音既然告诉我们后世的发展,那定有天人的意图。私以为如果我们如果能从中看出道理,以之为鉴,大汉就必能代代相传,直至万世了。”

    刘彻笑了。

    “武帝,武帝,不知是我大汉哪位皇帝啊。”刘彻长叹道。

    群臣附和,气氛一时和乐。而不敢说话的臣下心中却有了一个恐怖的猜想:这会不会是当代帝王呢?

    ——毕竟,只有当代帝王,才谈得上什么道理、警示,如果是多少代之后帝王的事迹,天人给他们看也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啊!

    被派出未央宫的卫士这时也急匆匆地赶回来了,给他们带来一个还算好的消息:天幕只有未央宫范围内的人能够看到,出了未央宫,天依然是天,地仍然是地。大汉最尊贵的君臣默契地同时舒了一口气,还好还好,不需要在领受神迹的同时处理各地因此产生的动乱。

    天幕暗了下去,所有人——从万人之上的帝王到看守宫殿的卫士——都知道,当天幕再次亮起,就有什么东西永远地改变了。

    风云将起。

    第2章

    欲抑先扬

    天幕上出现了新的画面。同时一道温和的声音响起。

    【汉武帝刘彻,称得上是一位千古一帝。

    他初即位时,汉朝刚刚经过文帝、景帝的修养生息,国力已相当厚实。

    他执政时,手下有一批是君明臣贤。

    在刘彻执政前期,政治上实行推恩令等手段,有效地集中了中央权力;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等,是最早关于经济的调控措施;军事上北击匈奴,巩固边防,开辟丝绸之路,将大汉之名远扬千里。】

    天音说出第一句话时,许多臣子便眼前一黑,恨不能立时便晕倒下去。

    刘彻啊!汉武帝是刘彻啊!

    就是他们眼前的这个人啊!

    他们竟然要和圣上一起,听天人评价圣上的得失!

    不过听着听着,大臣也渐渐冷静下来。毕竟……天音说的似乎都是赞赏?

    尤其是天音提到的那些臣子。主父偃松了一口气;年轻的桑弘羊两眼发亮,恨不能立刻便做出一番大事业;张汤刚刚把朝代歌从地上誊刻到卫士送来的竹简上,听到天音提他的名字,一个手抖就把笔刀掉在了地上。

    还好是夸赞。

    卫青近十年来一直陪侍刘彻左右,他出身骑奴,得到宠信的方式在这个时代看来又不那么光彩:“以幸进”——因为陈皇后对卫子夫的争风吃醋被圣上所知所用。虽然卫青本人颇有才干,但奴隶出身让他在这个重视门阀的时代多次被人攻讦。

    对卫青来说,谨慎地保全自身,成为家人和宫中姐姐的依靠,再报答圣上的知遇之恩,就是现在的他所能想到的全部了。

    所以他在朝堂上谦虚谨慎,用兵时力求胜利。卫青想,他活着,就能撑起卫家;他死了,也得给卫家留下点什么。

    至于什么青史留名?也许少年时的他还曾在午夜梦回时幻想一下,但成长起来的卫青早已不敢再想这样的美事。要知道,虽然去年他领兵追击匈奴直捣龙城,取得丰厚战果,但是朝堂依旧有许多反对他的声音。

    骑奴、骑奴……

    这样的他,天音说,他是名将?卫青经过战争洗礼的神经敏锐地察觉到不停有人用余光打量他,有些目光带着感叹和惊讶,有些目光却暗藏恶意。

    可是卫青的心却松下来了,不是因为他是天人口中的“名将”,而是因为天人说,霍去病也是将星!

    他今年才十岁出头的小侄子,去病,在不远的将来也会率领大军,百战百胜吗?

    卫青想,那么就算他早死也不怕
第(1/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