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49章

第(1/2)节
    直到邬瑾告辞离去,这些耳朵和眼睛,都只收获了“失望”。

    邬瑾走出将军府大门,迈步下石阶,不曾回头,直接去翰林院上值,到酉时冒雪进宫参加重阳宫宴,宫宴过后,回住处时,已是亥时。

    他不回屋,搬把椅子坐在廊下,拢着双手,在寒风中看雪片纷飞。

    而他心中思绪,竟比雪片还要杂乱无序。

    他在心中写一份日录。

    “元章三十年九月初九,重阳节,小雪。

    今日见聆风,闻石破天惊之曲,如听风过万壑松。

    埙声悲壮浑厚,压过曲调甚多,乃是大雪压境,狂风席卷之音。

    得此一曲,可解一日之思。

    能入将军府,却是因王景华敲响登闻鼓。

    一纸半真半假的状子,写的十分巧妙,他背后之人,应是魏王。

    魏王为谋兵权,窥视宽州已久,抓住这两件时间久远无从查证,却又有疑点之事,前来布局。

    此局中,真正有用的,便是相干人等的供词。

    如今事态已发,魏王一定准备好了说供词的人。

    此人会是谁?

    御史台能问询的人不多,一是聆风带来的亲卫,纵然被问,也是一问三不知,而且聆风敢带来,便值得信任。

    二是张供奉,张供奉纵然知无不言,但所知甚少,也不会为魏王所用。

    三是祁畅。

    祁畅心性如草,随风摇摆,恐怕已经伏向魏王。

    若他咬住聆风,聆风入御史台狱便成定局。

    她以何解困?

    揭发粮草克扣等事对枢部发难,逼迫枢部保全自己?”

    莫聆风逼迫枢部这一条,邬瑾早已经想到过,此时事态爆发,他却总觉得自己漏掉了什么。

    孤冷深秋,雪如银屑,随风涌动,濡湿一切,天地万物都显出衰败之景。

    就在邬瑾衣袖变得沉重潮湿时,他忽然想到了莫聆风的道。

    她的道肃杀、残酷、毫不留情,会以最小的手段,达到最大的目的。

    哪怕走在对的道路上,她的手腕也分毫不差地承袭了莫千澜。

    他们只在意彼此,除此之外的一切人、物,都可以牺牲和漠视。

    电光火石间,邬瑾知道了她如何破局。

    战争!

    再来一次战争!

    一瞬间,他后背猛地透出一层冷汗。

    只要金虏得知堡寨无将帅的消息,就会再次兵临城下!

    这兵也许只是三川寨中屯守的一小部分金虏,但在堡寨分裂,将不统兵的情况下,哪怕一千金虏,也可能令高平寨失守。

    届时,宽州城门,将会成为边关新的防线,鲜血、炮火就在马场之上,皇帝为了边关太平,不得不放她回宽州。

    谁替她通敌?

    是留在堡寨中的殷南,还是留在宽州城的殷北?

    还是种家庆的孙儿种韬?

    又或者,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莫聆风已经有了新的臂膀,却从未对他提起?

    寒风刺骨,吹的他凉彻心扉,浑身僵硬,两手拢在袖中,攥紧了拳。

    莫聆风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成为了一头猛虎。

    她藏在迷雾中,任谁也看不清她的真面目。

    她什么都知道,她的眼睛能看清楚任何人。

    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皇帝、魏王、祁畅,他们以为他们在落子,在做局,却没料到莫聆风的棋,还没走完。

    她防备除莫千澜之人的任何人,包括他——不,也许不是防备,而是知道他们的道不同,所以不让他沾染。

    他猛地起身,抬起一只发麻的脚,迈步下石阶——他要去见莫聆风,兵临城下,要用无数性命去填!

    脚一落地,整条腿都像是被千万根针在扎一般,他回过神来,停在原地——兵临城下,莫聆风不仅能以此破局,还能得到
第(1/2)节
推荐书籍: